主持人演讲稿吸引人,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简短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08 18:14:11

主持人演讲稿吸引人,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简短(1)

演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哪怕是同一位领导,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演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想让自己的演讲更有吸引力,就一定要敢于创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爱听的就是与众不同的演讲,这种与众不同,恰恰反映的是演讲内容的独特性和演讲者的个性,它是最富有创意和新意的。这样的演讲,更能激发听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演讲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轰动的现场效应。

让你的听众感到惊讶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领导,站在台上演讲时,你最害怕什么?是讲着讲着,发现下属已经昏昏欲睡了,还是你的下属嘴上唯唯诺诺,心都不知跑到几千里之外了?不管上述哪种情况发生,你一定会想象到自己的难堪。

作为领导,你一定希望自己的会议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最好下属都能听得聚精会神,笔记也记得详细。可是,并不是每一位领导都能达到这种效果。要想让自己的演讲变得吸引下属,领导就要尝试着创新,使演讲变得与众不同,让你的下属感到“惊讶”。

要做到让下属“惊讶”这一点,就要在演讲之初牢牢地吸引住下属的注意力。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让你在演讲的时候赢得更多的关注,并让你的专业可信度增强。

第一,演讲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出人意料。领导在演讲开始的时候,最好能丢下一个“炸弹”,这样的“轰炸”效果,会远远高于一个个的小“鞭炮”。任何人都喜欢新鲜的事物,下属会更喜欢在开场白里就让他们兴趣盎然的演讲方式。

里根总统是用这样的语言让他的听众感到惊讶的:“我们今天站在一个战场上,一个40年前看见和感到的最糟糕的战争。”“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代表一个悲伤的家庭,在震惊的世界面前,代表一个哀悼的国家。”

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她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也用了这样的方式作为演讲的开头。

这样的语言,第一时间就吸引了听众,他们会密切关注演讲者下一句要说什么。作为领导,也要善于创造复杂、悬念迭起的剧情,来抓住人们的好奇心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善于借题发挥,巧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领导如果想要自己的演讲与众不同,不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自己的主题或观点。

马云就曾经用了这样的一段演讲,震惊了听众。他说:“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去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这段演讲,直接颠覆了人们心中自以为的成功准则和对真理的信任。马云为什么敢于说这句话呢?这样的思索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了每一个听众的脑中,于是,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每个人都想知道马云究竟能不能自圆其说。

马云接下来的演说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材料,来支撑他的观点。在结尾的时候,他说:“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直到这个时候,听众才明白过来,原来马云的原意并不是颠覆爱迪生对成功的总结,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来谈成功:成功需要多用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傻干。这样一来,听众就从开始的好奇、反对,变得心服口服。

因此,作为领导,一定要让自己的讲话别出心裁,这样所带来的效果,相信比平铺直叙要强烈得多,深刻得多。

第三,利用心理落差带给下属更多震撼。领导如果想要自己的演讲与众不同,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先让大家有所误解或让大家有所期待,然后突然转变态度,让下属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震撼下属,让下属对演讲的印象深刻。

著名画家韩美林做过一次《没有文化是可怕的》演讲:“没有文化的文化,特别是用没有文化来干涉艺术,是非常可怕的。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带着其他几位领导来找我,说要让艺术和科学有力地结合起来。这位领导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接下来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审美有问题。当我们都在思考如何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位领导说:‘比如你画的猫头鹰,如果把两个眼睛挖了,放上两个灯泡,不就结合起来了?’全场大笑。当时我就忍不住,不客气地...

这段演讲就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讲述了艺术创造过程中领导“错误指导”的故事,从而给大家带来了心理落差,把大家引入到自己的主题中去,加深了听众对所演讲主题的认识。

第四,把不同类型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超出常理,却又理性智慧。

有一段著名作家的演讲,是以著名的《阿Q正传》为背景的,他这么描述:阿Q向吴妈求爱很失败,他突然有一天给吴妈跪下说要和吴妈困觉,然后吴妈就哭,要上吊,这时候大家以为阿Q不守规矩,伤天害理。阿Q不认识字,看到这种情况,却没有写检讨,而是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了吴妈,可是吴妈却还是在哭。紧接着,这位演讲者话音一转,说:如果阿Q能来我们这的中文系上两节课,就绝对不会用这种话了,如果他用徐志摩的诗,看到吴妈就说:“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说不准他就成功了。

这样的演讲,就是利用了错位的联想,把道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析,与众不同却又非常有吸引力。

用鲜明的主题、个性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些都是能够让听众感觉惊讶之余产生更多震撼力和被吸引的具体办法。更重要的是,在演讲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办法,还能够让听众在听过演讲内容以后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回味,从而达到更佳的演讲效果。

画龙点睛

要想在演讲中让自己的听众感到惊讶,就需要领导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是要“怪”,就是要个性鲜明。这不仅要求领导在演讲时打破常规,用不一样的方法完成自己的演讲,而且还需要领导根据场合的不同,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千万不要矫枉过正。

善于缩短和听众的距离

很多人认为,在演讲活动中,听众处于客体地位,是被动的接收者。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把听众当作被动的“接收器”,那么演讲者的演讲就从本质上失去了意义。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对演讲的内容有兴趣、有好感,那么他自然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参与其中。这种参与方式包括认真去听、仔细去看、努力去想。如果听众对演讲的内容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会只听一半,就早早退场。因此,所有的演讲者都特别注重自己和听众的关系,为了给演讲营造和谐的氛围,他们往往会主动地去缩短自己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企业中的领导也是如此,如果演讲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地说一遍自己想说的事情,分配好自己想要分配的任务,那么接下来,下属只是被动地去做领导安排的事情;如果领导能够在演讲时缩短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就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传递给下属,那么下属在实施工作时,会带有自己的联想和思考,这样所做出来的成果必然与前者不同。如何才能缩短自己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呢?

第一,娴熟地掌握演讲的内容。领导在演讲的时候,演讲的内容一定要丰富、生动、全面。在表达的过程中,要让自己的情感充沛,语言抑扬顿挫、手势生动有力,并要在演讲的过程中不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样就会让演讲会场的气氛变得非常热烈。如果领导只是在演讲之前做了一篇演讲稿,在演讲的时候照着念,那么,领导的专注力就会停留在演讲稿上,从而忽略了和下属的互动,顾此失彼,更谈不上用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和演讲内容相互配合,演讲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在这样的演讲过程中,下属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对领导丧失信任感,造成冷场。真正好的演讲,一定要提前做一些功课。演讲之前,要熟悉自己所要演讲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演讲的时候,比较自然地调动下属的情绪,牢牢吸引住下属的注意力。

充满激情的演讲,必然会使得现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这个时候,领导和下属的情感交流也就更加融洽,这才是演讲的精华所在。领导只有熟悉演讲的内容,才能让自己的演讲跌宕起伏,瞬间抓住下属的注意力。这样,领导很容易便能控制住整个现场的气氛。自然的语言、亲切的动作、生动的事例、严密的逻辑、真挚的热情,这些组合在一起,还不能够缩短自己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吗?

第二,选择听众喜欢的话题。选择演讲的话题也是有技巧可言的。如果只是一味地选择自己想说的,而忽略了下属到底想听到什么,和下属之间就会永远保持距离,下属也不会真心地去听领导讲了什么。如果想要处在一个和谐、亲切的气氛中,真正和下属的心贴得更近,就一定要去了解下属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话题。一般来说,下属会对以下这些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刺激下属好奇心的话题。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下属也不例外。世界趣闻、真实故事、个人经历等内容都会激发下属的好奇心。领导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所演讲的主题,和激发下属好奇心的话题之间,找到一条串联的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娱乐性话题。幽默故事、笑话,都可以穿插在演讲之中,哈哈大笑过后,下属必然会对演讲充满兴趣。

满足下属求知欲的话题。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潜意识里,大家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多种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领导可以在演讲的时候,利用下属的求知欲,多讲一讲下属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演讲,一定会征服下属。

满足下属成就感的话题。我们都知道,批评的语言总是会让人不舒服,而夸奖的语言会让人产生很强烈的成就感。领导不妨也采取这样的方式,平日里多掌握下属的基本情况,在演讲的过程中,随时穿插一些鼓励和夸奖,以满足下属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第三,让自己和听众融为一体。有些领导,总是认为自己有领导的架子,因此,在演讲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要知道,想博取下属的好感,任何喜欢炫耀、故弄玄虚、居高临下的态度,都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平易近人、谦和有度,才会让自己和下属融为一体,现场的气氛才会更加融洽。

印度尼西亚的前总统苏加诺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时就和学生的相处非常融洽。当时苏加诺总统一出现在学校操场,就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大家纷纷拥上前来,因此,影响了会场秩序。这时主持人用非常严厉的语言强调纪律,迫于压力的学生,一个个坐直了身子,闭上了嘴巴。演讲很快就开始了。苏加诺看到学生的情况后,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我有一个建议,你们向前走一步,我愿意生活在青年人中间。”听到这话之后,同学们纷纷向前走一步,然后坐在地上。紧接着,苏加诺笑着说:“我还有一个请求,请大家笑一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苏加诺的话让在场的同学忘却了刚才的郁闷,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整个会场顿时就沸腾了。

在这里,苏加诺就是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谦和有度的语言,和听众迅速地融为一体,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因此,在演讲中,领导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缩短与下属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下属才会对演讲内容有好感,演讲才会更顺利地进行。

画龙点睛

作为一名领导,总是希望自己的演讲受到下属的欢迎,希望自己慷慨激昂的语言能打动下属,从而把自己的思想更好地传递给下属。如果领导在演讲的时候,只认为自己说是最主要的,而忽略了下属也是沟通的主体,那么这样的演讲就不会有影响力。只有从下属的角度出发,演讲时缩短和下属之间的距离,才会给自己的演讲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下属的责任感。

即兴演讲,让你与众不同

即兴演讲是演讲的一种形式,主要指演讲者在毫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所出现的情景、场面、事物,随即发表的演讲。这种演讲现场感很强,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演讲。要想在即兴演讲中说服听众,不仅要求演讲者在演讲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恰如其分,而且还要求演讲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作为领导,即兴演讲的机会有很多。如何让自己在即兴演讲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显得与众不同呢?

第一,即兴演讲,因时而发。时间、季节,都可以是自己即兴演讲的好时机。

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经在一次会议中,做了一次因时而发的演讲。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郭沫若是这么说的:“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这句演讲从时间开始,一语双关,既说了节气,同时又说了社会大环境,充满了希望和朝气,预示着社会美好的前景。

第二,即兴演讲,因地而发。既然有时间,就少不了地点。地点,也可以作为即兴演讲的开场。即兴演讲时,我们所处的场地、城市,都可以是我们演讲的要素,这些地点是大家能够感同身受的,自然就更容易引起共鸣。

一位记者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式在学校做了一场即兴演讲。他说:“我今天站在湖南大学,非常激动。我的祖籍就在湖南大学的旁边,我身上流着的血是纯正的湖南血。”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自己和地域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很容易就打动了湖南大学的师生。

第三,即兴演讲,因人而发。既然时间、地点都是领导即兴演讲的好素材,那么人物自然也可以。某个人的名字、性格、装扮、做过的事情、所取得的成就等,都能和自己的演讲相结合。

郭沫若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修辞要恰当”时是这么说的:“现在一般人的毛病是爱修饰,如果修饰得恰当,那当然是好了,如果修饰得不好,可就是糟糕的一件事了。”接着,他话锋一转,笑着朝正在做记录的两位女同志说:“就好比是女同志,如果打扮得好,那就是漂亮,如果打扮不好,就糟了。”大家听了一阵大笑。郭沫若就是借用了身边的人,阐明了自己想要说明的观点,语言直观、简单,很容易被听众接受。

第四,即兴演讲,因事而发。演讲之前、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是领导进行即兴演讲的好素材。

在一次就职演讲中,一位发言者说:“这次党员选举大会,我在此当选支部*。得了180%的选票。这里面有80%是大家给我投的,还有100%是我自己投给自己的。两个百分比中,80%的选票,可以说明大家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同时还对我有信心和希望;100%的选票,则是我希望自己当选,希望自己在这一届‘将功补过’,同时,我也有信心在这一届干好。”

这段就职演讲开场很是新颖,以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为切入点,展开联系,有情有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第五,即兴演讲,因景而发。从景色出发,进行即兴演讲,也是一种显示自己演讲与众不同的好方法。即兴演讲可以借助眼前的景色,为演讲找思路和方法。

汪伦送别李白的时候,李白写诗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是很好的因景而发的例子。

第六,即兴演讲,因物而发。如果演讲时,遇到与演讲主题相关,或者是经过领导自己的联想能够与演讲主题联系起来的物体,就可以借物说事。

如果能够掌握好以上几点即兴演讲的方法,相信下一次,你的演讲一定会与众不同。

画龙点睛

著名的演讲家毕肖甫·富尔顿·希恩说:“我从来不依赖于已经准备好的演讲底稿,那些没有能力做30分钟即兴演讲的人的演讲是不值得去听的。”由此可见即兴演讲对于领导的重要性:这不仅考察领导的知识素养、思维能力、快速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即兴演讲还能够缩短和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快速拉近上下级关系,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心了解听众的需求

在讲用心了解听众需求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请各位把故事中的旅行者,想象成自己:

你们一行人,正在去外地旅游。河边的景色很美,你们借住在山下的老乡家。半夜里,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发生泥石流了。这时候,领队开始一家一家地敲门,把老乡和同伴叫醒,然后告诉你们:“这种情况你们可能不了解,但我做了多年的领队,上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这队人里,我是唯一活下来的。因此,大家要想活着出去,一定要这么做……”

领队接下来的话,你们肯定会非常认真地听,原因很简单,因为领队即将说出的话,满足了你们求生的需求。

现在回归话题。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参加一场演讲时,刚开始的发言,还能让你有所兴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你就惊讶地发现,演讲者开始跑题了,他越说越远,你觉得越来越无趣。一共半个小时的演讲,光一句“你们要知道”的口头禅,就说了六七遍。

为什么这位演讲者的演讲,让自己听了这么难受呢?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演讲,和你自己的利益无关,没有满足你的需求。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领导要想让自己的演讲更加成功,就一定要关注下属的需求,把下属想知道、愿意参与的话题带入到你的演讲中去。如何做到关注下属需求?

第一,演讲一定要满足下属的内在需求。事实上,很多领导的演讲都没有满足下属的真正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领导会觉得,自己知道下属需要听什么。于是,他就把自己认为该让下属知道的内容告知下属,并觉得这样就足够了,其实不然。

我们会发现,在学校里,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一上课他们就打瞌睡,交头接耳,回到家作业也不会做,很让人头疼。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对自己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没有兴趣的事,别说孩子,大人也不见得会喜欢去做。如果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日的授课就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加入学生的兴趣点,在上课的时候,抽出十分钟,让学生集体讨论一个问题。比如讲到一篇课文,老师告诉他们:“你们试着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更大呢?”类似这样的提问和思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下属在听领导演讲时也是如此,如果领导在演讲时,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启发下属的思路,那么下属很快就会把演讲内容和自身联系起来,自然就会更加关注。

因此,领导在演讲中,千万不要期待你的下属会和你心有灵犀,当你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也会跟着手舞足蹈。而是应该在演讲之间,及时捕捉下属的意愿,看下属希望在哪些地方满足自己的哪些需求。一个成功的领导,就是应该寻找这样的“卖点”去影响下属思想。

第二,演讲一定要找出吸引下属的“关键点”。在与人交谈时,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想法,这能给我带来什么?一个优秀的领导,总是能提前感知到这一点,而且能就此锤炼自己的演讲词,他们会想:我说的这些,能给我的下属带来什么利益呢?

试想,如果你去参加一场交流会,你没有在会上遇到一个能为你带来灵感的演讲者,却遇到了一个教授野外求生技能的专家。他讲的东西和你想要知道的东西完全不同,那么你自然不会去认真地听。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酷爱旅行的人呢,那么同样是这个与你无关的话题,你的态度可能就会大相径庭了。

这就是态度的不同。领导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你的下属究竟关心什么?如果领导能知道下属最关心的内容,那么他的演讲就成功了一大半。

综上所述,如果领导能够用心了解听众的需求,经常谈论一些和他们的需求有关的话题,那么下属一定会感兴趣,并会好好地配合演讲。

画龙点睛

作为领导,你的下属不管是一个人也好,是一百个人也好,你的每次演讲,都要以下属的需求为中心。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就容易多了。作为一个领导,你在占用下属的时间时,要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听你的演讲,对你所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思考。下属为你付出了时间,你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们同等的尊重和回报?你是不是也要提前思考下属需要你在演讲中讲些什么呢?因此,领导的演讲,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只要用心了解下属的需求,你就会在一场生动、令人难忘的演讲中,取得成功。

大胆使用演讲道具

戏剧表演中,演员们经常会利用简单的道具来增加演出的真实感。这个方法对于演讲也非常适合。在演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靠语言的魅力去征服听众,使用道具的情况确实不多,但是如果你能够恰当地使用道具,你的演讲就会别开生面。特别是在叙说故事或者是个人经历的时候,能更容易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用道具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要把道具放在下属都看得见的地方。因为演讲的需要,领导会使用一些小道具来帮助下属理解。水枪、鲜花、水瓶,甚至是人,都可以成为演讲的道具。这些道具在演讲的时候,最好要放在能够让下属看见的地方,而领导进行演讲之前,最好提前去看看演讲的地方,计划好道具放在哪里,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数。如果你的演讲需要用到招贴板,那么就可以把它放到泡沫板上,不仅轻便,而且稳定;如果你需要展示一个物品或者模型,那么就一定要把它放到下属都能看到的地方,同时要注意,把演讲的道具放到最佳的位置之后,一定不要在演出的时候站在道具的前面,这样会让你的演讲准备前功尽弃。应该和演讲道具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避免挡住下属的视线。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的洪战辉有一次应邀到某中学演讲,他上台后,不慌不忙地把摆在演讲台上的鲜花拿开,大家都诧异地看着他,他环视一圈会场,然后说:“不愿我的前方铺满鲜花,那会使我看不清前行的路!”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第二,道具要避免在下属中传看。如果在演讲的时候,你把道具递给自己的下属去看,那么你就麻烦了。因为道具在下属的手中时,至少会有三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对道具的兴趣大大提升,甚至超过对演讲的兴趣,也许这几个人的注意力都不在你的演讲内容上了。如果真的是要给下属发东西,可以在演讲结束之后再发,这样下属就不会分心了。

第三,道具的展示要遵从演讲的需要。对于演讲道具来说,如果是工具或者模型,分给下属就会让下属分心,在演讲的时候展示道具也一样。如果怕道具让下属分心,可以把道具用大张的白纸盖住,然后放在下属能看到的位置,当演讲到某一个阶段,需要道具做补充的时候,再揭开白纸,展现演讲道具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下属分心。

第四,领导在演讲的时候,要对着下属讲而非对着道具讲。一定要记得演讲道具是演讲的工具,而不是主题。如果领导演讲时,对着演讲道具做解释,就很容易断开和下属的视线联系,这样会让下属感觉不到你的真诚,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当然,如果讲到需要道具做补充的时候,领导可以边看着道具边看着观众。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也能随时知道自己的讲解是否被下属所理解。

第五,运用道具进行解释的时候,一定要简洁清晰。演讲道具并不能直接代表演讲内容。演讲道具和数字统计是一样的,都是需要有人去解读的,需要有人把它们和下属联系在一起。

从以上几点,其实不难看出,演讲道具的用处是非常大的,作为领导,一定要明白的是下属必须看什么,以及怎么看。很多对演讲道具使用不熟练或者是刚刚学习演讲的领导,会过分地依赖道具的演讲效果,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和准确理解演讲道具的真正意义。其实,演讲道具只有在具备合适的解释时,才最具说服力。此外,作为领导一定要记住,使用演讲道具,也一定要根据下属对演讲道具做出的反应来不断地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演讲道具的作用。

画龙点睛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以细节来丰富演讲,最佳的方法之一,是在其中加入道具的展示,也许,你花费数小时只为了告诉我如何挥动高尔夫球杆,而我却可能感到厌烦。可是,你若站起来表演把球击下球道时该怎么做,那我就会全神贯注倾听了。”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道具,就能对你的演讲起到生动、形象、直观的作用,从而调动听众的情绪,让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快速产生共鸣。

视觉材料有助于你的演讲

做饭的时候要放入一些调料,菜肴才会更加美味。演讲也是如此,如果领导能够在演讲的过程中,给自己的演讲加入一些视觉材料,就会让自己的演讲增光添彩,甚至能够调动下属的情绪,让上下级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炒菜的时候,使用哪种调料和具体用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演讲也是如此。

在演讲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视觉材料都要以实现“为演讲主题服务”为目的,否则就会哗众取宠,最终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所以演讲时的视觉材料一定要精心准备,确保所有的材料都能够为演讲的主题服务。领导在演讲的时候,可以选择哪些适合的视觉材料呢?

第一,演讲所要使用的视频文件、图片、文字、灯光。演讲之前,如果能够把会场好好地布置一番,相信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下属更好地了解演讲主题,同时演讲场所也会变得更舒适。比如在演讲之时,放上与演讲主题相适应的PPT,加入引人入胜的灯光、演讲主题的条幅等,这些都是在向下属展示,此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如果这些视觉材料运用得好,就会成为上下级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更好地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互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演讲的时候,领导可以通过电脑去展示不同的视频、音频、文字,甚至是选择一些和演讲相关的背景图片等,这些都会增强演讲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如果在演讲时,把故事的情节通过电脑展示出来,那么下属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体会到演讲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演讲到比较热烈的部分时,也可以利用灯光的明暗,来营造一种适合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第二,与演讲主题相关的物品。

曾经有一位成功人士,大家纷纷邀请他为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于是,他就给大家做了一场演讲。在演讲时,他没有使用过多的语言,而是让自己的助理抬出了一个铁球。铁球放好后,这个成功人士就拿出一个小勺,开始敲击这个铁球,想让它动起来。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铁球毫无反应。会场出现了一阵*动,大家窃窃私语,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一个小勺,如何能够让一个铁球动起来呢?可是这个成功人士什么都没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动作。一个小时过去了,铁球纹丝不动。大家有些着急,纷纷要求退票。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剩下的听众中,又有一部分人坐不住了,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纷纷向这位成功人士丢鸡蛋。两个半小时过去了,铁球居然出现了轻微的晃动,但是这个时候,听众只剩下了十几个人。三个小时过去了,铁球明显晃动起来,大家发出惊叹的声音。没过多久,铁球晃动得更快了,这时候,会场只剩下几个人了。成功人士停止了动作,告诉大家:“我以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也像他们一样,还没有等到最后一刻就离开了。”会场发出了由衷的掌声。

这次的演讲,就是只有道具的演讲,这个道具,激发了演讲者和听众的共鸣,成就了一场完美的演讲。

俗话说“一幅好图胜过千言万语”。在演讲中,加入适合的视觉材料必不可少。运用视觉材料不仅能节约时间、增加演讲变化,还能有力地支持领导的观点,增强领导讲话的专业性,更可以帮助下属记住领导演讲的主要观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领导应该尝试着在演讲中多运用一些视觉材料。

画龙点睛

演讲中的视觉材料在演讲中非常重要。如果在演讲的时候,领导设计并善加视觉材料,就会让整场演讲收到特殊的效果;当然,如果选择不适合的视觉材料,就会让这次的演讲陷入被动。总之,演讲的过程中,是可以使用视觉材料的,但是这个视觉材料一定要是合理的、和演讲内容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演讲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制造演讲比演讲更重要

有人把演讲分为三类:最底层是命题演讲,就是看你的嘴皮子是不是够利索;第二类是即兴演讲,看你的大脑转得够不够快;第三类是辩论演讲,是演讲的最高层次,既要考验嘴皮子,又要考验大脑。良好的演讲就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同时,作为领导一定不能只会演讲,还要学会制造演讲。

制造演讲,也就是说领导要善于把握一切机会推销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制造演讲比演讲更加重要。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这句话同样适用在领导的演讲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下属会经常遇到缺少思路,工作茫然的时候,此时,就需要领导拿出决策方案,才敢去行动。毫无疑问,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下属的工作一定是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工作业绩的。作为领导,如果想要从源头制止这种行为,就一定要制造更多的演讲机会,为下属指明道路。

蒙牛的董事长牛根生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制造演讲的人,他的演讲非常具有煽动性和感染力。很多时候,牛根生董事长为了让自己的下属更有动力,会利用各种机会讲话,甚至说出了很多口号。他把这些口号变成标语,挂在公司的很多地方:厂区大门口挂着“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财务部挂着“现金为王”;与客户打交道的地方的标语是“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口号和标语,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公司中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如何制造演讲机会呢?

第一,获取更多演讲机会的途径。领导不必等到正式演讲的时候才去临阵磨枪,在平时,就应多加练习。比如参加酒会时,就可以尝试着去说一说敬酒辞;或者也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为民众演说。要想让自己的演讲能力有所进步,让自己的演讲技巧持续提高,就一定要获得更多的演讲机会。

第二,通过一系列的演讲得到收获。依靠抓住的演讲机会,一次次地锻炼,这仅仅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而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的演讲能力持续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每次的练习之后,给出评价。不管演讲的场合大小,演讲内容的深浅,每次演讲结束之后,都要问问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在每次演讲开始之前,可以把自己需要在这次演讲中提高和改进的问题写下来,记在卡片上,在演讲的间隙看一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你的这些细微改变也终将会变成你的优点,你的演讲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因此,作为领导,一定要抓住一切的演讲机会锻炼口才、表达思想。要想做到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演讲,就要让自己抓住一切的演讲机会。

画龙点睛

对于领导来说,演讲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演讲的好坏。而演讲能力,又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演讲经验积累而成。因此,制造演讲机会比演讲更加重要。领导不仅要珍惜每一次的演讲,更要从更多的场合中寻找演讲机会,抓住一切演讲机会,从而增强自己的演讲能力。只有这样,领导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好地传递出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