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山西省实施了“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当时还在北京实习的我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通过“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加入振兴乡村的人才队列中。工作以来参与了村里所有的工作,了解和熟悉村里的大小事务,与群众的关系逐步拉近,使村内杂乱无章的工作变得条理有序。
一、落实走访入户,登上干群关系“新台阶”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初到基层工作有懵懂、有无知,但是我虚心向上级领导请教,明白基层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夯实坚固的基础,第一步就应该俯下身、勤迈步,走访在村的每一户村民,倾听他们的建议,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在闲暇时间对八角村监测户、脱贫户、非贫困户三类常住户进行了入户走访,收集到“急难愁盼”问题共计5类70条,通过上报村委会及镇党委已逐一进行解决。通过这件事,我在八角村村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升了村民对他的信任度,为村民的收支预测算工作打好了基础。在2022年年底进行的收支测算工作中,他陪同村主任再一次到脱贫户家中,为每一户精准测算一年内的收支,获得村民的认可,通过收支测算也让村民了解到他们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从“三门”干部到“狗不理”干部的蜕变,为日后的基层工作打好了厚实的群众基础。
二、强化岗位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新效能”
我在村内制作光伏公益性岗位工资表的时候,发现八角村的公益性岗位设置单一,而且缺乏系统的岗位管理制度,每一名清洁员无论清扫得是否干净,都照样发工资。这样可能导致有些清洁员存在侥幸心理,对村容村貌的提升就会产生影响。于是,我在与村两委成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及镇党委商量后,根据神池县光伏帮扶产业分配政策,进一步规范八角村光伏公益岗位设置与管理,新增5个其他岗位,制定村级光伏公益岗位管理办法,通过不断的奖罚促进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既能解决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又创建了和谐的乡村文化。
“为什么同样都是网格员,他的工资就比我的多?”这是我曾经听到的一句牢*,于是我询问了村内网格长具体情况,网格长只知道那个人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却不记得了具体是什么工作。于是我决定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制作了网格员任务发放单,让网格员的每一次工作都有记录,使后续的网格员管理有迹可循。
三、抓实环境整治,谱写人居环境“新篇章”
我每天吃完饭都会到村内进行散步,与村民进行闲谈聊天,一是向村民收集建设乡村的“金点子”,二是观察村内环境卫生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村内有部分街道仍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村内环境卫生还有待提高。我回到乡里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宜居乡村的治理措施,结合八角村实际,创建了“1234”工作法提升村容户貌,通过健全党建引领一个体系,打造镇级督导、村级管护两支队伍,做到与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房、窑维修奖补工作、公益性岗位设定工作三项工作相结合,聚焦问题整改提升动员能力、聚焦村貌村容提升村居颜值、聚焦干部带头提升作风水平、聚焦长效管理提升管护标准,使村容户貌得到飞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幸福感。
四、突出特色重点,注入产业发展“新活力”
为加快推进八角村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在镇党委及村两委的带领下,把目标放在明弘治二年建筑的八角堡上,通过规划准备将八角古堡内部打造成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古堡民宿群落。突出边防要塞记忆、坚持绿色打底、建设“古堡 ”模式配套设施,制定了五年内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进一步壮大八角村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改善村内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了规划。
五、贯彻“千万工程”,助推古堡文化“硬实力”
在2023年以来,我深刻领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与村“两委”主干及镇党委领导讨论后,决定依托八角古堡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走访入户协商,对于堡内残破院落将采取回购或整治的措施,农户愿意出售的院落若能利用,则打造农家乐、民宿等场所,不能利用的将统一种植果树;农户不愿意出售的院落,村委会将通过整治为其院内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已收购30套闲置、残破院落进行整治。对占道建筑通过收购和联合执法的方式来拆除并拓宽道路;对堡城内、外垃圾点清理整治并种植玫瑰;对道路两侧挡墙进行拆除并种植金叶榆、松树、水蜡等植物提升绿化率;对堡内部分残垣断壁、土围墙的整治会雇用本村劳动力,既增加村民务工收入又还原古堡本色。
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在我到村工作的半年里,始终奔走在一线。工作期间不畏艰苦积极响应上级任务,疫情期间亲力亲为进村与村医为村民做核酸,闲暇时间善于思考、懂得创新,用自己的方式梳理了村内的大小事务,让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条理有序,理清了千头万绪,为振兴和美乡村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