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3月23日是第六十四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
在吉林省气象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吉林网获悉,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直接表现为大气状态不稳定,导致高温、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增大,对经济社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
在未来几十年,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
热浪更强烈,暖季更长,冷季更短。
更强的降雨和相关的洪水,以及更严重的干旱。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气候“暖湿化”明显加快。
近几年,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
据了解,为应对气候变化,2013年,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此后,气象、农业、住建等多个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设地空天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推进绿色农业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等等。2020年,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群众的自觉选择。我国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增强。
吉林省也一直在积极行动,比如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点工程。在2023年出台《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针对该方案,省气象局制定了落实任务责任清单,重点开展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评估、气候敏感产业服务、开展气候适应型产业园区评估等工作。2023年,全省气象部门提前预测、准确研判、有力应对台风“杜苏芮”等7轮强降水以及入冬6场雨雪寒潮极端天气;联合涉农部门开展黑土地保护气象信息服务;组织8次大规模空地协同增雨作业,增加降水25.72亿立方米;为华能、大唐等8家重点能源企业提供服务;提高植被生态、水体、城市热岛、森林草原火情等气象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助力我省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气象部门也呼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文/摄/视频
后期 孙上修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