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经典作品,俳句100首经典有声读物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2-03 20:23:26

#非哥2022年荐书#第209本,天天都读书,一天读一本。

一本书,每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够摘录若干条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就叫作读书。读书并不是非得全盘吸引一本书的内容,也不是要记住多少。读书是本着实用主义,解决现实问题,为用而学,学了就用。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是一个螺旋式重复的过程。是以多读同类书,可以反复强化记忆。

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大意,辑录精要,薄为己用,并以飨有需要者。

书名:《天上大风:良宽俳句·短歌·汉诗400》

作者:日/良宽

点评: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俳句、和歌、汉诗、书道四绝的诗僧良宽(1758—1831)。作为一个僧人,作为一个禅宗修行者,他悟道、出师后,并未全然出世、离世,而是以“和颜爱语”回归人世,以无邪、无垢之心入世、怜世。终其一生他都是“大愚”(他给自己取的号)之人——一个超脱所有虚假、人为桎梏的大智若愚者。他遗留给此世的,除了一百一十多首俳句、近一千四百首和歌、近五百首汉诗以及包括画赞、条幅、屏风、扇面、短册、汉诗、短歌、狂歌、俳句、偈语、戒语、书简等超过两千件墨宝外,还留给我们一个随性、任性,“腾腾任天真”的良宽,一颗良而且宽的天真、安贫、慈爱之心。

良宽被誉为和歌史上三大歌人之一,将“人间”的和歌推至极点的歌人。良宽被视为日本汉诗人中占有最高位置者,许多日本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列。

通览全书,觉良宽,和歌优于俳句,汉诗胜于和歌。和歌字多,比字少的俳句更能表达到位。汉诗,因为本是汉字,无须翻译,故而更能窥得良宽写作本心。其汉诗,有陶渊明之风。而不拘泥于严格中文诗的用字,而是如禅僧的口语诗,反而更觉得离生活更近。

俳句经典作品,俳句100首经典有声读物(1)

◆ 编译者序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俳句、和歌、汉诗、书道四绝的诗僧良宽。

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1870—1966)在其《禅与日本文化》一书中说:“认识一个良宽,等于认识日本人心中的千千万万良宽。”川端康成和铃木大拙都认为在良宽身上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独有的特色,若想真正了解日本,就应该研读、了解这位十八九世纪诗僧的作品与生平。作为一个僧人,作为一个禅宗修行者,良宽亦属异类,他悟道、出师后,并未全然出世、离世,而是以“和颜爱语”回归人世,以无邪、无垢之心入世、怜世。终其一生他都是“大愚”(他给自己取的号)之人——一个超脱所有虚假、人为桎梏的大智若愚者。他遗留给此世的,除了一百一十多首俳句、近一千四百首和歌、近五百首汉诗以及包括画赞、条幅、屏风、扇面、短册、汉诗、短歌、狂歌、俳句、偈语、戒语、书简等超过两千件墨宝外,还留给我们一个随性、任性,“腾腾任天真”的良宽,一颗良而且宽的天真、安贫、慈爱之心。

良宽(Ryōkan,1758—1831),号大愚,良宽两岁时,父亲以南接任石井神社神官。七岁时,外祖父过世,父亲继任村长。1765年,良宽八岁,入邻町尼濑曹洞宗光照寺的寺子屋(私学馆)学习。1770年,汉学家大森子阳(1737—1791)回越后分水町开设私塾“三峰馆”授课,十三岁的良宽随其习汉学至1775年。良宽家甚富文学与宗教气氛,藏书颇丰(他的三个弟弟、三个妹妹,长大后也都或能俳句、和歌,或能汉诗),父亲以南是俳句诗人,有“北越蕉风栋梁”及“出云崎俳坛中兴之祖”之称。

1775年,十八岁的良宽从三峰馆退学,6月起担任“村长见习”的工作。天性单纯的他不习惯与人计较、争执,实习村长职务期间,面对和处理人际纷争让他挫折重重,绝望之余突于7月18日离家出走,至光照寺剃发随破了和尚习禅学。良宽一生是否结过婚,后人不太确定,只知道作为村长接班人的他,善良、慷慨,颇获当地青楼女子们喜爱。一种有力之说认为良宽在十八岁这年结了婚,妻子名字可能叫“欢”(よし),但半年后离婚,而这可能也是他出家原因之一。

1779年,备中玉岛(今冈山县仓敷市玉岛)圆通寺住持国仙和尚来光照寺访问,二十二岁的良宽由其授戒,成为正式僧侣,僧名良宽,后随国仙和尚回圆通寺修习正规曹洞宗禅。至1790年,三十三岁的良宽终获国仙和尚授予“印可之偈”(悟道、出师之证词):良也如愚道转宽 腾腾任运得谁看为附山形烂藤杖 到处壁间午睡闲此偈大致谓“良宽啊,你看起来笨笨的,眼前道路反而宽;随意自在,顺其自然,有谁能及?我因此交付给你这枝山形老藤杖,让它伴随你四处倚壁悠闲午睡”。

良宽的母亲于1783年去世。1786年父亲以南离家隐居,比良宽小四岁、也写俳句和和歌的弟弟由之继任村长,成为一家之主。以南浪迹各地,于1795年7月在京都桂川投水自*。良宽大概于1796年秋返抵家乡出云崎,据说先住在寺泊町本乡的一间空屋,此阶段他有一首短歌如此写:“回到家乡越后:/还未习惯/家乡气候,/肌肤/时时寒……”(B9首)。他于1797年移往分水町国上山半山腰的五合庵居住。1802年良宽离开国上山,先后借住于寺泊町照明寺密藏院、分水町“牧ヶ花”(今之燕市)的观照寺、国上山的本觉院、寺泊野积的西生寺,大约于1805年春搬回国上山五合庵定居,直至1816年才搬离到国上山山麓的乙子神社草庵。

良宽的弟弟由之,任村长时因经手款项不明被诉,后被判没收家产,山本一家从此没落,由之也于1811年剃发隐居他乡。1816年5月由之返乡,至五合庵访其兄,惊觉五十九岁的良宽衰老了许多,应是反复上山、下山辛劳故,遂安排良宽于这年夏天搬到山下乙子神社草庵居住,也让良宽十六岁的徒弟遍澄(1801—1876)陪着他。兼任神社看守人的良宽笑称自己半神官半僧侣,依然淡泊、清贫,自在过日。

1826年秋良宽因身体状况日差,决定搬离乙子神社,于10月1日搬入岛崎富商木村元右卫门家邸内的庵室居住,在此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五年。

由之此时结庵于与板,两位出家“兄弟”诗或人时有往来:仲春二月/雪降/不绝——是不是因为/君久久才来一次/不让你走!(B118首)你沿着暗夜/哪一条梦中道路/摸索到我这儿?/周边的山/依然雪深呢!(B143首)兄弟相逢处 共是白眉垂且喜太平世 日日醉如痴(C99首)木村庵室时期良宽最重要的生命事件是女歌人贞心尼(1798—1872)的出现,此亦日本文学史上极浪漫、动人的一页。贞心尼可说是良宽晚年的爱徒与精神恋人。她出生于越后国长冈,为武士之女,据传貌极美,而且能歌、能文、能书,可以说是才女。十七岁时嫁给住在越后小出的医师关长温,五年后夫死(另一说法称其与夫离婚),于二十三岁时在柏崎的阎王寺落发为尼。三十岁那年(1827年)移往长冈福岛村“阎魔堂”草庵修行,于4月时初访住在岛崎木村家庵室的七十岁的良宽,良宽当时出外暂住于寺泊照明寺密藏院,贞心尼留下一首以良宽喜玩之“手毬”为题材的短歌以及一个她做的手毬,请求良宽收她为徒——“与村童天真/玩手毬,你/开开心心游于佛之/道上,无穷/无尽不知疲倦……”。6月良宽返回后,回以下面这首独特、绝妙,让数字一到十全部入列的诗,同意贞心尼入门——“你也试看看/来拍手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拍到十,/再重新开始……”(B155首)。1827年7月,贞心尼再访良宽,第一次见到良宽的她喜不自胜,写了一首惊叹自己恍如在梦中之诗——“亲眼见君——/果真是君乎?/此心狂喜,/犹疑/在梦中!”。良宽的回复也颇“梦幻”而有禅意——“此世本如梦,/我们在梦中/谈梦,啊/真朦胧——/须梦就梦吧!”(B156首)。至1831年1月良宽过世止,贞心尼多次拜访良宽,与他谈诗、谈道、谈心(详见本书B155至B180)。两人关系既像一对佛门师徒,又像同游于诗歌之道、艺术天地的老少两位美的信徒——时而像父女,时而像兄妹,时而像知己,时而像恋人;既纯净又温润,既人性又不固着于人间的欲求、烦恼,既灵性又充满热情,既美、既真、既善又可敬、可爱。贞心尼于良宽死后四年(1835年)编有诗集《莲之露》(はちすの露),收录良宽死前四年间两人往来“恋歌”(相闻歌)五十余首,另有良宽短歌77首、长歌19首以及俳句11首。

川端康成在他的诺贝尔奖演讲辞里也引了一首良宽给贞心尼的恋歌,向世人呈示他们动人的爱情。1830年夏,七十三岁的良宽为下痢而苦,居家静养,原本答应秋天时去看贞心尼,只好作罢。然而病况未见好转,入冬后良宽闭门谢客,贞心尼写信慰问他,良宽回贞心尼一诗,期盼她“春天一到,/赶紧从/你的草庵/出来吧,/我想见你!”(B176首)12月底,贞心尼惊闻良宽病危,急往探视,良宽坐于床上,似乎未受病情所苦,欣喜迎接她,且吐出了这首川端康成觉得“充满坦率、诚挚情感”的恋歌:几时几时/来啊——我殷殷/盼君至/今既相见,啊/夫复何求(B177首)川端说:“这是一首见到了永恒的女性的喜悦之歌,一首望穿秋水之后,终于得见所候所爱伊人的喜悦之歌。”七十岁后的良宽和歌,探囊取物般灵活调用各种古歌元素,且在像上述与贞心尼的赠答歌中巧妙呼应对手歌调,形成一种简明、清澄,自在、自成一格的“良宽调”。

良宽于1831年1月6日以七十四岁之龄去世,由之、贞心尼在侧。葬礼于当月8日在下雪天中举行。据贞心尼在《莲之露》中所记,病榻上的良宽口中念出的最后一首诗是下面这首俳句:红叶散落——/闪现其背面/也闪现其正面……(

良宽住在五合庵时,据说有次小偷前来行窃,良宽家无长物,遂脱下身上衣服交给小偷。有一晚,小偷又来光顾,无物可偷,居然打起良宽身体下蒲团(被褥)的主意,良宽假装睡着,翻过身去,让小偷顺利地抽走被子。良宽自嘲地写了底下这首流传极广的俳句,感谢偷儿没有彻底搜刮一空,“好心”留下窗外月亮,让他仍富拥一室月色:小偷忘了带走的——/我窗前的/明月(A67首)啊,真是笨小偷,竟不知此乃“贫”僧之屋,还好碰到比他更笨的良宽,才不致空手而归。有一年春天,良宽五合庵外的厕所里长了一根新竹,越长越高,快抵到屋顶。良宽拿蜡烛想要在屋顶上烧一个洞,好让竹子继续生长,没想到把整间厕所都烧了。有一年秋天,良宽和孩子们在村里玩捉迷藏,良宽藏在新叠起的稻草堆里。天黑了,孩子们都偷偷回家去了,留下良宽一个人。第二天早上,农夫从草堆里拉出稻草来时,发现良宽在里面,惊呼:“啊,良宽和尚!”良宽说:“嘘!小声点,孩子们会听到……”“大愚”良宽似乎从小笨到大。良宽八岁时有天早上迟迟起床,被父亲责备。羞赧的良宽本能地抬头看着父亲。父亲跟他说:“敢直视父母亲的小孩,会变成比目鱼。”良宽信以为真,跑到海边坐在凸起的岩石上,直到黄昏时被母亲找到。他告诉母亲:“一变成比目鱼,我就打算立刻跳进海里!”

单纯、善良的良宽对每个人心存敬意,遇见劳动者必鞠躬致意。他始终面带微笑,所到之处总让人觉得“严寒冬笼去,春天又来到”(B73首)。他不说教,不一本正经地劝诫,但他的生命散发出纯真和喜乐之光,他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场鲜活的传道行动。

日本国学大师、东京大学教授久松潜一(1894—1976),1961年公开讲演时,将七八世纪的柿本人麻吕、十二三世纪的藤原定家以及良宽,并列为和歌史上三大歌人。他说柿本人麻吕是衔接古代歌谣与和歌、跨越“公家之歌”与“私人之歌”的歌人,藤原定家是将“耽美”的和歌推至极点的歌人,而良宽是将“人间”的和歌推至极点的歌人。

良宽以和歌抒发情感,而用汉诗表达思想(虽也不乏以汉诗吟咏情怀之作)。

他的汉诗如实呈现了他的人生观、社会观,具有冷彻的观察力与宏大的想象力,饱富思想性与对人间的爱。他洒脱、纯真的人格浮现其间,时时让读者安居于他恬淡、自在、清澄的诗境中,被视为日本汉诗人中占有最高位置者,许多日本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列。

日本曹洞宗道元祖师当年赴中国求道,闻其师如净禅师责骂坐在他旁边的同门:“坐禅不是这样坐的!一旦坐下,就要坐到身心脱落,坐到整个身心世界荡然无存!”道元旁听此话仿佛受电击,起身后捧香入如净禅师房,说:“身心脱落来!”

良宽在日本之所以地位崇高,一方面是因为他汇聚了不同诗歌文类、不同古典选集与诗人的诗歌元素,将它们多层次地交错串联,以此织构出其独一无二的诗歌世界。他的诗作看似简单,其实许多都蕴含被提炼、妙化后的丰富感性。他从自身经验的诸多面向取材,以灵活新鲜的方式化用各路经典,鲜有人能像良宽这样成功融合广泛的诗歌素材,创作出质地丰美的各类佳作。另一方面,大愚、洒脱、独来独往的良宽,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特质——单纯、良善、可信赖——这些至今仍被日本各阶层民众所珍惜,视为日本精神的核心要素,因此良宽广受现代日本人喜爱。除此之外,还由于他是禅宗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其他知名高僧,良宽从未建寺院、立门派、训练门徒,也无宗派之见,他遵曹洞宗自力坐禅,也随净土宗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从不说经讲道或立文字说法。事实上,他似乎刻意避免谈佛说禅。他不言传,只是“身教”。他的生活本身,他诗歌中、书法中流露的他的性情、他的生命风格,就是最好、最高的说教。他的人生与他的艺术合而为一,以“非说教的说教”拂沐、教化人间。

良宽经常被世人贴上不同标签:怪咖、革新者、苦行僧、大愚之人、乞丐,然而这些称号都过于狭隘。拜广泛流传民间的那些关于良宽古怪行径的趣闻之赐,许多人或视良宽为“一怪”(一如“扬州八怪”),但良宽深深了解自己以及周遭人世,他从未排斥理性思维,神志清明,通情达理。他是革新者,有着厌恶外在框架限制的反叛精神,但他理解顺从和虔敬的价值与自由同样可贵;他知道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但他也知道必须顺应自然,为更高、更大的和谐做出选择。他是苦行僧,以粗茶淡饭维生,但他也明白严苛的禁食会伤身,而身伤易生歹念。他是大愚之人,连孩童都喜欢捉弄他,但他其实大智若愚,“尽在不言中”是他对旁人看法的答复。他是乞丐,大半辈子生活穷困,但在精神层次上,他是贵族,挨家挨户托钵行乞时,他挺直身子,“心抛万乘荣”(C51首),天子的荣耀也不足羡。

◆ 俳句100首

◆ 【春之句】

春雨——

我静静抚摸

我的破瓢

春雨——

突兴

访友之念……

今日,我也要

动身往春山,

和世间人同赏花

山村

尽淹没于蛙鸣

声中……

十二世纪的西行法师(1118—1190)是良宽甚为景仰的诗人。西行有一首颇有名的辞世短歌——“愿在春日/花下/死,/二月十五/月圆时”(願はくは花の下にて春死なむその如月の望月の頃),表达了其皈依佛陀的强烈意念(阴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释迦牟尼入灭日)。

欲知须磨寺

往事,且问

山樱花

◆ 【夏之句】

夏夜——

数身上的跳蚤

到天明

风铃声

响——

三四尺外竹林晃动

◆ 【秋之句】

修葺屋顶——

睾丸

在秋风中萎缩……

采柿子——

睾丸

在秋风中发冷

游泳般穿过

人群前行——

啊,沙丁鱼贩

夜雁召唤我

和它们一起

飞返故乡……

柴门上

一颗露珠——

啊,秋天来了

小偷忘了带走的——

我窗前的

明月

夕暮——

松黑

红叶明

红叶散落——

闪现其背面

也闪现其正面……

译注:此诗为良宽七十四岁辞世前口中吐出之句。有一种说法认为此句乃良宽生前爱引的别人之句,以此示自己对人生、自然、生死之悟。

◆ 【冬之句】

老翁佝偻身躯

如被雪所压之竹

深埋于寒气中

飞拔高耸

弥彦山浑然不知

岁末已至

◆ 【无季之句】

往事穿过敞开的

窗口回来

比梦还美好……

从黏土墙破洞

看出去——别有洞天

啊一大片田园

◆ 和歌180首

◆ 【住居不定时期】 (1790—1796,33—39岁)

山风啊,不要

在我旅途露宿之夜

吹得那么厉害,

我枕着我一边的

衣袖独眠哪……

以草为枕,

野宿之地

夜夜不同——

夜夜所梦

却都是故乡!

原谅我,如果我

所折之花

色渐淡,香渐薄

我可献给你的

唯独一颗思慕的心

译注:此诗写于大阪弘川寺,前书“西行法师墓前诣拜,献花”。

伊势海边

波静——

啊,真想听

春浪说古昔事……

倘若有人

要前往我故乡

请代我捎个口信

说我今日行经

近江道

◆ 【五合庵时期】 (1796—1816,39—59岁)

回到家乡越后:

还未习惯

家乡气候,

肌肤

时时寒……

若问

国上山间事,

我心所思

渺渺

白云外

我看似已

闭门与世人

隔绝,但何以

对他们仍

思念不断?

山背后

杉树皮屋顶的

我的草庵雨

纷纷降——啊,是

望君多停留一下

晚点再离去吧

布谷鸟啊

不要频频啼叫,

草庵独居

本来就已经

够孤寂了……

此山

红叶美,到

今日可止——

君下山归去后

叶红已多余

与君相约

早稻熟时

相见,而今

稻叶间

阵阵秋风吹

我别无

他物

款待君——

除了山中

冬日寂寥

山涧

从未装腔作势地对

浊世说:自我净化吧

——但它

自然地变清澄

我不觉

我身贫乏——

柴门外

有月

有花!

我身如

浮云

无牵挂之事——

风怎么想,

我怎么漂泊!

◆ 【乙子神社草庵时期】 (1816—1826,59—69岁)

年月来了

会走,

为何老

来了

就从此不走!

我心*动

难眠——

想到明天

就是

新春第一天!

春来,

众树

花绽放——

随去年秋天红叶

凋逝的孩子们

却不会回来

女郎花

绽放,白露

乱颤……我有手

摘花,却无

可赠之人

安得广阔

黑色

僧衣袖,

大庇

满山红叶

免凋零……

暮色中

翻越

国上山

听见山顶

鹿鸣叫,

山脚下

红叶四散;

一声声鹿鸣

仿佛悲泣

让人更加

为红叶

感伤……

夜里

不闻岩间

瀑布声,

应是雪降纷纷

已厚积山顶

树叶

纷纷飘落如

雨,今朝山中

草庵里听到阵雨

啪嗒啪嗒落于叶上……

在现实或

梦中,我并不

期待任何访客,

但“老”

却老是来访

世间凡人

凡心之

烦恼,可以在

出生之前

就蒙佛解脱吗?

我连在

尚未吃完的

白粥底

都看得见自己

无依的身影

我并非

厌世——

只是已

习惯山中一日

又一日闲度

◆ 【木村邸内庵室时期】 (1826—1831,69—74岁)

仲春二月

雪降

不绝——是不是因为

君久久才来一次

不让你走!

昔日,梅树下共饮

花瓣漂浮你我

酒杯中——如今

梅花只是徒然

飘落一地……

孩子们,我们

上山

赏紫罗兰吧,

如果明天花谢了

该如何?

屈指数日子,

惊觉二月

如梦般

来了又去……

我有什么遗物

留给你们?——

春花,山中

杜鹃鸟鸣,

秋日红叶……

斗笠飘天空,

草鞋也脱落了,

蓑衣飞得远远的——

带回家的土产

唯我这孑然一身!

与贞心尼唱和歌作

贞心尼(1798—1872)是良宽晚年的爱徒与精神恋人。据传貌极美,为武士之女,十七岁结婚,五年后夫死(另有说法称其与夫离婚),于二十三岁时出家。她于良宽死后编有诗集《莲之露》(はちすの露),收录良宽和歌与俳句百余首以及其与良宽间往来恋歌(“相闻歌”)五十余首。贞心尼于1827年、三十岁那年移往长冈福岛村“阎魔堂”修行,4月时初访住在岛崎木村家庵室的七十岁的良宽,良宽出门未在,贞心尼留下一首以良宽喜玩之“手毬”为题材的短歌(标示“贞1”)以及一个她做的手毬,请求良宽收其为徒。6月良宽返回后,回以B155这首独特、绝妙,让数字一到十全部入列的同意贞心尼入门之诗。1827年7月,贞心尼再访良宽,第一次见到良宽,喜不自胜,写了一首惊叹自己恍如在梦中之诗(“贞2”),良宽的回复(B156)也颇“梦幻”而有禅意。至1831年1月良宽过世止,贞心尼多次拜访良宽,与他谈诗、谈心。下面选译的即是四年间两人唱和的部分歌作,并适当注记贞心尼在《莲之露》中对诗作背景的小说明。

▎1827年4月,贞心尼献给良宽的第一首诗

贞1 与村童

天真玩手毬,你

开开心心游于佛之

道上,无穷

无尽不知疲倦……

▎良宽的回复

你也试看看

来拍手毬: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拍到十,

再重新开始……

▎1827年秋,贞心尼初见良宽

贞2 亲眼见君——

果真是君乎?

此心狂喜,

犹疑

在梦中!

▎良宽的回复

此世本如梦,

我们在梦中

谈梦,啊

真朦胧——

须梦就梦吧!

▎他们谈诗论道,夜渐深,良宽有诗

白洁的

衣袖

寒气重——

夜空中

秋月清澄

▎而贞心尼谈兴犹浓

贞3 我想与你

面对面,一千年

八千年——

莫问天上的月

行踪何方

▎良宽的回复

如果我们的心

不变,我们将像

攀缠的地锦

永在一起,一千年

八千年……

▎贞心尼说终须一別

贞4 且先告辞了

恩师,

我将穿过野草

蔓生的道路,

再来看你

▎良宽的回复

如果你不嫌

柴庵简陋,

请穿过露重的

芒草花

再来叩我门

▎不久之后,贞心尼收到良宽的信与诗

你忘了吗?

或者来路被草

遮蔽了?

我等候又等候

未见你到来……

▎贞心尼的回复

贞5 被众多流言

所烦,困于我

草庵内

身与心乖离

不得行

贞6 山脊上的月

朗照四方,

峰顶上

薄云徘徊

尚未全开全明

▎良宽回复贞心尼

许多人舍身

为要救

世人——安可

自陷于草庵内

闲散虚度?

高高

皎月

普照

天下——

唐土或日本

古代或现在

伪或真

暗或明……

▎1828年初春,贞心尼寄给良宽一封信和诗

贞7 清澄的月光

无差别地

映照

我或他人

伪或真……

贞8 我醒觉——

再无暗或

明之扰

唯拂晓月

映照我梦径

▎良宽的回复

天下所有的

宝玉、黄金

都比不上

早春

你传来的音信!

▎1828年春,两人二次相见,良宽有诗

勿忘了我们在

灵鹫山

释迦牟尼前

所立的誓,不管

今生或来世

▎贞心尼的回复

贞9 不会忘了我们在

灵鹫山

释迦牟尼前

所立的誓,不管

今生或来世

▎晚春三月,贞心尼至木村家庵室访良宽,两人三度相见,良宽对贞心尼谈音韵之事

不要以为它们

只是语词——

不要以为你

喉间发出的语词

微不足道……

▎告別时,贞心尼说

贞10 我要走了

愿你安康——

布谷鸟鸣重响

耳际时

我将再来看你

▎良宽的回复

我身如

浮云——不确定

布谷鸟鸣重响

耳际时

何方与你再见

啊,秋萩

花开时

如果我命

仍幸存,请来

一访,同戴花吧

▎未待秋至,夏天时贞心尼即前去访良宽,两人四度相见

贞11 啊,我又来了,

等不及秋萩

花开,我穿踏过

夏草繁密的小径

来了……

▎良宽的回复

啊,等不及

秋萩开,你

穿过露重的

夏草,盛情

来看我了……

▎翌年(1829年)夏天某日贞心尼访良宽岛崎庵室,良宽不在,唯见一莲花插瓶中

贞12 来访,

未见到人——

唯见一莲花

留守庵中

满室生芳

▎良宽的回复

我无物

可招待你——

唯一小瓶

莲花

悦你目与心

▎1829年秋两人可能五度相见,良宽写了一首题为“五韵”的短歌

以五十

子音、元音

交织出

形形色色

声响的绫罗……

译注:五韵指日文五十音。此诗乃良宽的“诗艺论”,让人想到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1984年访日本“芭蕉庵”后所写俳句“元音与子音,/子音与元音的交/织︰世界之屋”。

▎1830年暮春,贞心尼听说良宽人在与板町,赶去与他(六度)相见,他说他翌日即将离去。众人闲聊,说良宽皮肤黑又穿黑色僧衣,应该叫他“乌鸦”,良宽笑曰:“有何不宜?”

既然被叫作

“乌鸦”

明天起

我当逍遥如鸟

漫游四方

▎贞心尼随之咏出一歌

贞13 乌鸦游向

新村庄,当邀

小乌鸦逍遥同行

虽然我羽毛

仍弱仍未丰……

▎良宽的回复

我不在意

邀你同行,

但如果人们

以怪怪的眼光看

我俩,该如何?

▎贞心尼的回复

贞14 鸢是鸢

雀是雀

鹭是鹭

乌鸦和乌鸦——

何怪之有?

▎暮色已黑,良宽说他先返投宿处,明日再与贞心尼会

我回去了,

君在此

安寝

明日

早早见……

▎翌日,良宽一早即来访贞心尼,贞心尼以此歌迎之

贞15 让我们咏短歌,

或玩手毬,

或漫步野外——

任凭君决定

一切都有趣!

▎良宽的回复

我们咏短歌,

或玩手毬,

或漫步野外——

一切都有趣

心难择一而定!

▎1830年夏天良宽开始为下痢而苦,他原本答应秋天时去看贞心尼,如今居家静养,只能作罢

秋萩

盛开时节

已过——

而我未能

赴约……

▎良宽病况未见好转,入冬后闭门谢客,贞心尼写信慰问他

贞16 望你耐心

续静养——

如今,且把它

当作一场

短暂的梦

▎良宽回贞心尼一诗,别无其他言词

春天一到,

赶紧从

你的草庵

出来吧,

我想见你!

▎12月底,贞心尼惊闻良宽病危,急往探视,良宽坐于床上,似乎未受病情所恼,欣喜迎接她。

几时几时

来啊——我殷殷

盼君至

今既相见,啊

夫复何求?

就像武藏野

草叶上的露珠

无法永存

我身无法长在

此生将尽矣

▎贞心尼在良宽病榻旁昼夜照料,但良宽日益衰弱。贞心尼忧其断药、断食,良宽回复

我不会猝然

断食——

边将息

边待

时日来到吧

▎知良宽来日无多,贞心尼悲吟此歌

贞17 我身虽注定

终将抛离

生死界限而去

但此际,与你

永别,我心悲

▎良宽闻贞心尼此歌后,低声吐出下面这首俳句作为回复:“红叶散落——/闪现其背面/也闪现其正面……”,似乎是他对生命与浮世最后的思索或教诲。据贞心尼在《莲之露》最后所记,良宽于1831年1月6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天保二卯年正月六日遷化よはひ七十四),是年贞心尼三十四岁。

生命如

涌上岸又

卷回去的浪——

贤明也

君所言……

译注:良宽生前与诗友合作过三首“短连歌”(由5—7—5“长句”和7—7“短句”两句构成的31音节连歌),此首与贞心尼合吟之作即为其一,贞心尼写前面的长句,良宽续写后面短句。贞心尼后来以七十五岁之龄于1872年去世,其辞世诗即由此短连歌中长句延展成——“生命如/涌上岸又/卷回去的浪——/我伫立,/任风吹……”

◆ 汉诗130首

◆ 【五合庵时期】 (1796—1816,39—59岁)

余将还乡至伊登悲驾波不预寓居于客舍闻雨凄然有作

一衣一钵裁随身 强扶病身坐烧香

一夜萧萧幽窗雨 惹得十年逆旅情

编注:诗题中“伊登悲驾波”即糸鱼川,在今新潟县西部;不预,谓身体不适。此诗写归乡路上初踏入家乡越后之地的良宽,“旅夜暗窗听雨落,勾起十年离家漂泊愁绪”(后二句)之情景。裁,同“才”,仅仅、仅有之意。坐烧香,打坐烧香。

乞食

十字街头乞食了 八幡宫边方徘徊

儿童相见共相语 去年痴僧今又来

毬子

袖里绣毬值千金 谓言好手无等匹

个中意旨若相问 一二三四五六七

过去已过去 未来尚未来

现在复不住 辗转无相依

许多闲名字 竟日强自为

勿存旧时见 莫逐新条知

恳恳徧参穷 参之复穷之

穷穷到无穷 始知从前非

生涯懒立身 腾腾任天真

囊中三升米 炉边一束薪

谁问迷悟迹 何知名利尘

夜雨草庵里 双脚等闲伸

问古古已过 思今今亦然

辗转无踪迹 谁愚又谁贤

随缘消时月 保己待终焉

飘我来此地 回首二十年

孰谓我诗诗 我诗是非诗

知我诗非诗 始可与言诗

编注:此首绕口令似的二十字诗,是流传颇广的良宽名作(“谁说我的诗是诗,我的诗不是诗……”),可谓其汉诗/禅诗“诗艺论”(或“反诗艺论”)。

可怜好丈夫 闲居好题诗

古风拟汉魏 近体唐作师

斐然其为章 加之以新奇

不写心中物 虽多复何为

弃世弃身为闲者 与月与花送余生

雨晴云晴气复晴 心清遍界物皆清

编注:此诗是屡被援引的良宽名作,大略谓“我离世出家,乃为了成为悠闲自在的人;与月、与花为友,度过我的余生;雨晴云晴天气晴,只要心清,广大世界万物皆清”。

◆ 【乙子神社草庵时期】 (1816—1826,59—69岁)

静夜草庵里 独奏没弦琴

调入风云绝 声和流水深

洋洋盈幽壑 飒飒度长林

自非耳聋汉 谁闻希声音

编注:没弦琴,无弦琴——以无声为声的想象之琴。后六句谓“曲调起始后,风云为之停息;琴声抑扬有致地与深澈流水声合鸣,洋洋浩浩充溢整座溪谷,飒飒越过山林;除非耳聋者,无人能听见这无声之声”。

结宇碧岩下 薄言养残生

花落幽禽含 林静白日长

更无人事促 时见樵采行

萧洒抱膝坐 远山暮钟声

君抛经卷低头睡 我倚蒲团学祖翁

蛙声远近听不绝 灯火明灭疏帘中

编注:此诗甚可爱,为良宽于友人阿部定珍家,夏夜共饮酒醉后之作。抛,丢下。倚蒲团,指打坐。祖翁,指禅宗初祖达摩。

和韵

把烛岚窗夜 夜静雪华飞

逍遥皆自得 何是复何非

编注:良宽此诗为唱和友人阿部定珍“北风吹飒飒,雨雪乱飞飞,此夜君何忆,优游论是非”一诗之作,再现了二、四句末的飞、非二字。“岚窗”是阿部定珍家宅雅号。雪华,雪花。

少小学文懒为儒 少年参禅不传灯

今结草庵为宫守 半似社人半似僧

编注:传灯,延续祖师法脉,如灯火相传。宫守,神社看守人。社人,神社神官。此诗大略谓“我少小学汉文,但懒散不想当汉学家;少年时参习禅法,但不想被纳入任何佛门法派;如今卜居乙子神社草庵当宫守,一半像神社神官,一半像僧人”。

◆ 【木村邸内庵室时期】 (1826—1831,69—74岁)

“冬夜长三首”

冬夜长

冬夜长兮冬夜长 冬夜悠悠何时明

灯无焰兮炉无炭 只闻枕上夜雨声

老朽梦易觉 觉来在空堂

堂上一盏灯 挑尽冬夜长

一思少年时 读书在空堂

灯火数添油 未厌冬夜长

◆ 【时期不明者】

竹丘老人过访:二首之二

树杪蝉声岩下水 夜来过雨绝烟尘

莫道草庵无一物 满窗凉气分与君

题不倒翁

任人投兮任人笑 更无一物当心地

寄语人生若似君 能游世间有何事

编注:不倒翁,一种玩具,形似蛋,绘有老翁之脸,扳倒后又自动竖起。当心地,盘踞心上、挂在心上。末二句谓“我说啊,人生如果像你一样,当能欢度此世无障碍”。




一本书,看完后,是根本记不住的,因此,需要进行摘录做笔记。一本书,看完后,成果就是几条或几十条摘要。将书看完,就是所谓的读薄的过程,就是抓重点的过程,看后的摘要成果,再行反复记忆和实践。

所以,我看书,求速度,快速看完。看快看慢,其实最终的收获都差不多。看书,就是按己所需,抓取书中重点。记忆本就是靠不住的,看得慢,也并不代表就记得多,第二天仍然是一半多都要忘记的。何况,记忆本就不属于看书这一步骤。

这种快速摘取要点的读书法,我称之为“淘金读书法”。

俳句经典作品,俳句100首经典有声读物(2)

天天都读书,一天看一本。

摘录书籍之精华,让您花更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各种资讯。

请关注下《非哥笔记》,以便及时接收最新资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