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强风灌入机舱,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十度(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就会降低6℃)。
缺氧、失重、耳鸣,刘传健的衣服都要被大风撕裂了,只觉整个人都快变形了。
事后在接受采访时,他曾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感觉就像你在零下50℃的哈尔滨大街上,以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一边开车,一边将手伸出窗外。那个时候,你能做什么?”
除了低温低压,刘传健还得面临驾驶的问题。
当时,飞机因气流不稳,剧烈抖动,开始急速俯冲,向着下方蜿蜒的崇山峻岭冲刺过去。
一切的一切就像灾难片中的镜头。
飞机上乘客顿时乱作一团,那一刻,绝望笼罩在有人心头。
刘传健的故事尽管刘传健已经出现缺氧状态,但他那双被冻得发紫的手,始终没有伸手去戴脱落下来的氧气面罩,而是紧握着操作杆。
刘传健在“514”事件前,曾是空军飞行员。
飞行员作为百里挑一的人才,训练强度极其苛刻。
不过,出身农村的娃子刘传健,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1971年,刘传健出生在重庆陶家镇友爱村,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在那种传统农村家庭,一家人的期望,自然大部分都落在了刘传健身上。
只不过,刘传健从小就有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开飞机。
高考时,他报考了军校,但因为英语偏科,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这盆冷水当即就把刘传健的心浇了个透心凉。
与其异想天开当飞行员,不如进水泥厂当工人,接父亲的班,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来得实在。
于是,他就真去当了两个月的水泥工人。
事情的转机,是他的中学老师。
因为,刘传健除了英语,各科成绩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