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轧钢厂型钢设备车间李亚迎
新增支撑结构 保钢轨平稳移位
大型轧钢厂型钢设备车间精整机械作业区职工李亚迎提出并实施的“在型钢线分钢台架的固定链轮与链条间新增过渡支撑结构”的合理化建议,避免了钢轨在链条上发生翻钢、错位等现象,使钢轨移位更加平稳。
分钢台架位于型钢线钢轨检测中心之后,用于钢轨检测后的缓冲存放和分钢(分锯钻线进行锯切精整作业)。分钢台架包括五组摆动链机和四组固定链机,每组链机包含26组链传动机构,通过链条的传动来实现钢轨的移位。摆动链机组用于钢轨跨越辊道移位,其末端为旋转轴固定,入口端链条上下摆动,通过链条高度的变化实现接钢、分钢动作。
生产中,该厂型钢设备车间精整机械作业区包机人李亚迎发现,当钢轨从分钢台架摆动链机移位到固定链机的交接点时,由于摆动链机的末端固定链轮与链条轨道之间存在约220毫米的空隙,加上链条是柔性的,容易导致翻钢、移动不一致等现象,甚至会划伤钢轨,造成钢轨表面质量问题。
为保障钢轨移位的稳定性和同步性,李亚迎结合设备图纸和现场尺寸设计了一种过渡机械结构,即在固定链轮和链条轨道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板,用于支撑链条。具体做法是,将支撑板固定在支架上,支撑板靠近固定链轮的一侧增加与之相匹配的凹槽,支撑板与支架之间放置调整垫片组,并用连接螺栓紧固在一起。通过在固定链轮与链条轨道之间增加过渡支撑结构,使链条运行时平稳、不耷拉,从而保证了链条上的钢轨移动时不产生翻钢、错位等现象。
炼铁部设备管理科钳八作业区陈清华
更换内筛框架 保障高炉顺行
炼铁部设备管理科钳八作业区发动职工多提合理化建议,优化改进区域设备,促进8高炉提产增效。近期,该作业区陈清华提出并实施的合理化建议“8高炉冲渣脱水器单独更换内筛框架降成本”,利用高炉出铁倒场的工艺停机时间,仅投入少量内筛及框架的备件费用,在不额外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历时三个月,完成了两套脱水器内筛及框架的更换任务,解决了脱水器筛网破损脱落、电机电流波动大等问题,消除了重大设备隐患,保障了高炉正常出铁、冲渣。
8高炉南北场冲渣脱水器有内筛框架56件、内筛网112件,目前已使用3年多。由于高炉渣量大,内筛框架及内筛网冲刷得薄如纸片,无法修补,影响了脱水器的正常使用,存在重大设备隐患。陈清华主动带领作业区点检员、运保公司维护人员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初步方案。首先考虑更换脱水器整体转鼓,但备件费用高且检修时间长、施工难度大,在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下,需要高炉长时间休风,损失会很大,他推翻了这一想法。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采用单独采购内筛框架,利用每场2小时左右的工艺停机时间,化整为零,逐个对南北场内筛框架及内筛网拆除、焊接内筛框架、安装内筛网。拆除前期发现内筛框架内侧钢板无磨损,于是及时调整方案,采用内侧钢板利旧,这样下来每块框架能够节省4小时的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进度,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炼钢厂转炉车间职工宋林海
优化氧枪喷头参数 缩短冶炼周期
近日,三炼钢厂转炉操作专家宋林海针对该厂转炉炉型特点和过程供氧强度要求,调整氧枪喷头参数设计,提高了冶炼控制稳定性,减少了喷溅,降低了钢铁料消耗,同时缩短了供氧时间50秒,进一步提升转炉单炉座班产炉数,为高效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公司推行高效化生产以来,缩短冶炼周期成为重中之重,宋林海从优化氧枪喷头参数入手,展开了攻关。一开始,宋林海认为加大供氧强度便可以减少吹炼时间,经过试验后,宋林海发现由于转炉含铁料加入量较大,加大供氧强度后喷溅严重,造成钢铁料消耗偏高,不仅没有缩短冶炼周期,反而由于清渣影响生产节奏。如何在提高供氧强度的条件下减少喷溅,成为摆在宋林海面前的难题。为此,他与多家先进钢厂对标交流,调整思路,经过一个月的跟班观察,数据统计以及分析,宋林海琢磨出适合岗位操作的氧枪喷头模型,即将原来的五孔环型氧枪喷头改为环形加中心的4 1孔式。
设计完成后,他又联合技术中心对新枪头进行了水膜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熔池冲击区域波动平缓,在距离液面较近区域形成均匀的瀑布形冲刷,液滴尺寸大覆盖范围小,溅渣量多,几乎不从炉口喷出。在水膜的基础上,他又联系车间开始对新枪头进行现场试验,经过反复的调节,实现了供氧强度大且不喷溅的效果。另一方面,他对炼钢工、操枪工进行指导培训,适当的升降枪位,减少喷溅,进一步加快生产节奏。
据悉,改造后的氧枪已在2号转炉试验成功,使用后喷溅率降低了5%,由于喷溅造成的钢铁料损失每天可节约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