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多久开始的,地摊经济持续多长时间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13 23:38:49

近来,"地摊经济"强势复苏。李克强总理更是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说到"地摊经济",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皇叔。刘备早年丧父,家境困苦,东汉政府又没有扶贫政策,无奈之下,他只好跟着母亲编织草鞋草席,摆摊贩卖。就是靠着摆地摊做小生意,刘备母子才没有饿死。

其实,中国的地摊经济远在东汉之前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成语,买椟还珠、削足适履、郑人买履等,都跟地摊经济有关。而这些成语的时代,基本都在先秦。

夏商:姜太公靠什么生活

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已经出现了城市和都邑,也随之出现了贸易。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夏朝遗址出土的贝、玉、松绿石都不是当地出产,而是通过贸易、交换等手段从外地运来的。考虑到当时不太可能出现门面房和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人应该是在市集摆摊贩卖、交换商品。

夏朝之后的商朝,商品贸易更进一步。周武王曾经形容殷人的贸易行为,“肇牵牛车,远服贾”。由于殷人很善于做生意,所以后世都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同时,城市里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场所——肆,市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在市肆里做生意的,大多数是贵族。至于平民,基本上只是在偶尔来卖一点自己的剩余产品,比如陶器、谷物、菜蔬以及牲畜之类。平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以及出售的商品也有限,所以不可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商铺,基本上都是摆摊贩卖。相传姜子牙还没有去钓鱼之前,就曾在朝歌和孟津的市肆内干过“负贩”(担货贩卖)、屠宰和卖酒的营生,如果没有猜错,他应该也是一个小摊贩。

周朝:官商垄断一切

周朝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市场机能。在商朝,已经出现经营商品交换这一专门行业的“自由商人”,然而到了周朝,所有的商人都属于官府,正所谓“商工受资”。官府给这些商人的任务是“抱布贸丝”,以货易货,不是赚取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市场不发达。

自给自足的社会,所以老百姓也都“衣服饮食不粥于市”。农民不会拿着自己的剩余产品去市场出售,自然也就没什么人摆地摊。而且当时百姓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死徙无出乡”,就算你要摆摊,也只能在本村本乡里摆。

这种经济制度到了东周末年已经开始崩溃,《论语》中记载,“白工居肆,以成其事”,众多的私营工商业崛起,在城市里开铺的开铺,摆摊的摆摊。有些地方还因为特殊需要,形成了金属家庭工业。这些家庭会将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导致地摊经济蓬勃发展。

秦汉:一元体制下的地摊

秦始皇痛恨原为商贾的相国吕不韦,搞了个抑商政策,地摊经济无从谈起。

汉朝初年,尤其是文景之治之时,商业管制逐渐松绑,地摊经济日渐活跃,小本经营、摆摊叫卖的小商小贩,虽然表面上社会地位还很低贱,但实际上已经腰缠万贯。

然而,到了汉武帝之后,汉朝的经济制度逐渐倾向重农轻商,不仅盐铁专卖,而且对工商人士征收高税率。对于入市营业的商人也有一定的身份限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卖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小商小贩,都不堪重负。所以,汉朝的地摊经济逐渐趋于衰落。那些因为生计所迫摆地摊的人,也不指望能够赚到什么钱,东汉末年的小刘备,尽管起早贪黑地摆地摊卖草鞋,也只能勉强糊口。

汉朝灭亡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政局动荡,政府对经济的统制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平民为了求生存,可以随意经商。但是,这种地摊经济并不是普遍现象。由于兵荒马乱,出现了很多集军事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生产组织——坞堡。坞堡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外界有经济联系。时局的混乱与坞堡的崛起,导致平民的交易活动空间被严重挤压。

隋唐:长安城里有城管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住分离,不得越界。市内的商家按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因此,摆摊这种没有固定场所的经营模式,就难以大量存在。而且,唐朝为了保证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的稳定,禁止农民自由地来城市,这也使长安不可能出现大量售卖农村土特产的小摊贩。

地摊经济多久开始的,地摊经济持续多长时间(1)

长安开市画面(《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那个时候也有“城管”,即“司市”。他们要巡查各店铺,看看有没有商家不按规定价格卖货——没错,政府不允许商家自己定价格;他们要看看街上有没有王公贵族,在唐朝,这些人是不允许上街买东西的,逮到就罚款。如此种种,可见唐朝的市场管理有多么严格。

到了唐朝后期,政府对经济的统制逐渐放宽,在长安、扬州这样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摆摊售货的小商贩。在城市之外的广大乡镇,集市贸易普遍发展,什么草市、野市、墟市,应有尽有。这样的集市自然不可能有太多正规的商铺,绝大多数都是摆摊。

但是,此时的唐王朝由于国库空虚,便开始与民争利。唐德宗贞元年间,政府甚至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美其名曰“宫市”。

宋朝:遍地繁华

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惠商、恤商措施。宋朝的城市既没有坊市制度,也不禁止农民进城卖货,甚至还有了能让大家喝酒撸串唱曲的夜市。

没有诸多限制,小商小贩大量出现。大家只需去看看《清明上河图》,就可知城市里的地摊经济有多么发达。当然,政府也不可能放任大家随便摆地摊,于是便设置了一个叫做街道司的机构,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

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商贩必须在自己固定的位置里叫卖,不可越界经营。《宋刑统》明文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清明上河图》里虹桥旁边的那根木桩,又叫表木,就是街道司为摊贩树立的分界线的标志。

地摊经济多久开始的,地摊经济持续多长时间(2)

《清明上河图》中的“表木”

政府也鼓励地摊经济,宋代的税务所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2%的“过税”,对城镇摊贩收取的3%的“住税”。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还会减税。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强行摊派,使得很多平民通过摆地摊,小本经营,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即使到了南宋,城市里的地摊经济也依然繁荣。南宋人洪迈就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几位小摊贩的发家史。

明清:衙门里面摆个摊儿

明清两代,出现近代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工商业市镇兴起,各地交易频繁,商业规模很大。明人的《南都繁绘图》,清人的《盛世滋生图》,展现了南京和苏州两个商业中心的繁华。画中店铺众多,招幌林立,一派兴旺景象。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小摊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对于小摊贩的管理很松,甚至不对小摊贩收税。

清朝北京的前门大街,平时被小商贩们搭席棚卖货所占据,路被棚子挤得只剩一丈多宽。皇帝辇驾要经过,那就赶头几天临时拆去,等皇帝回宫了便又纷纷摆上。

最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曾经竟然默许小商贩们把摊子摆进各大衙门里面。

小摊贩们除了为城里人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还常常背个篮子、摇着铜铃下农村销货。他们为农民带来做工精美的针线等必需品,成为城市与农村联结的关键点。(来源|《读者报》资料原出处:澎湃新闻 霍小山/文、《中国经济史》侯家驹/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童书业/著 中华书局/出版)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地摊经济多久开始的,地摊经济持续多长时间(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