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传播理论
“就其本质而言,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如同物质的流动一样,社会信息流动也得借助一定的方式如演讲,通过一定的渠道如网络,这一方式和渠道在传播学里称之为媒介。媒介就是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方式方法或工具手段,任何传播都离不开媒介,任何媒介同样也服务于传播。由此说来,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就是传播媒介演进的历史。
电视新闻节目基本的传播符号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视觉元素包含:
(一)画面。画面就是记录新闻事件有关信息的动态影像。画面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再现”、“实证”、和“表意”三个方面。
1.再现。
影像是“现实的拷贝”是对现实的再现。画面主要“再现”新闻事件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1)现场环境。通过现场拍摄记录下的环境画面将有关新闻事件的全貌忠实的展现在受众面前,使这些不在场的人们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
(2)关键情节。情节是新闻事件的主体,而那些能够反映事件核心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关键情节更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然也是电视画面展现的重点。
(3)有趣的细节。细节是新闻的血肉,它往往是事件中的一些兴趣点。有趣的细节画面为电视新闻报道赋予鲜活的生命力。
2.实证
画面的实证功能成就了电视,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使“实证”成为“伪证”的帮凶。在这方面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导演摆布。表面上看,这种方法拍下来的东西是“客观记录”,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有“真实感”但是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后期编辑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这一类画面,要毫不犹豫地予以剔除。
(2)事后补拍。电视新闻必须到新闻现场采访、摄制,把现场的情景、气氛、音响及当事人的谈话直接传递给受众。
(3)不当偷拍。有的在不该偷拍的时候不恰当的使用偷拍,由此造成一些列的伦理、法律方面的问题,这都需要编辑在处理时加以注意。
偷换概念是基本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1)移花接木。这是指将此事件的情节片段用于彼事件的报道中,特别是对新闻人物的言行进行任意裁剪、拼接,造成其参与彼事件的假象。
(2)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以个别代替一般也是利用画面造假的惯用手法。
3.表意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将一些概念或主题用视觉符号表现出来,通过这种“视觉翻译”,抽象的概念或这题被具体的视觉形象所取代,使受众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屏幕文字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
1.提示
(1)新闻标题要点提示。在新闻节目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抽象的内容,受众靠看画面、听解说可能难以把握,可以适时地插入字版或在画面上加一些文字提示,以凝练的语言概括说明新闻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关键信息,这种提示其实也是对报道中关键点的一种强调。
2.补充
有些信息,新闻中因为篇幅或者表现的需要没有提到,但是舍弃又可能影响表达,也可以用字幕形式补充进来。
3.传递新信息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字、地理方位或新闻人物光靠语言、画面和文字无法解释清楚。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有些新闻事件,当时没有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画面显然无法表现。
二、听觉元素
电视新闻的听觉元素主要包括人物同期声、环境效果声(或者叫背景声)和旁白解说,少数情况下也包括音乐。
(一)人物同期声
人物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
(二)环境效果声
环境效果声也称为实况音响或者背景声。
(三)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主要通过记者或者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来表述新闻事件。
(四)音乐
电视新闻中音乐的运用,长期以来多在专题片渲染情绪、烘托主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是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工具。
(2)副语言。副语言包括口腔中发出的除语言以外的各种声音,如咳嗽、叹息、哭声、笑声等。这些声音虽不属于语言系统,但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3)表情和目光。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语音、音调的变化和面部表情是一种很生动的传情达意的工具。
(4)身体动作。在讲话的同时,头、手、足、躯干等身体部位,都可以用来表达意义。
(5)声调。人在讲话的时候,语音、语调都是表达信息的敏感方式。
(6)距离。在进行人际交流时,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表达态度的一种信号。一般而言,关系亲密的人站得比较近,关系疏远的人站得较为远。
(7)实物。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有时可以用某种实物来表达一些信息。当然送礼也有许多的禁忌,公关人员应该注意到这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