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课:常常是音频课、视频课、图文课等。单课一般用作低价课或者用作引流课的。
系列课:多个单课的组合,一定要成体系。就是假设你有20节课,你一个大的系列课主题里面有20节课,20节课像一本书一样有体系,能够上下连贯。一般把系列课当做爆品课、盈利课去运作,也可以把它当做引流课,和单课来比,这个系列课引流的是更高客单价的。例:一款99元系列课,教你如何做好知识付费,里面是有20节单课。我在线下培训的课程是19,800元。这个系列课目的就是为了来引流到我的线下课来,这个时候这个系列课它就是一个引流课的目的。
直播课:主要指视频直播,像PPT直播 智能出镜直播,还有一些语音直播。做视频直播课的过程中,把它当做一种交付来去做。交付课就是用户在听视频直播的时候,可以和讲师互动,进行一些交流。用户会感觉比单纯的视频录播更有价值,当做是一种交付产品去做。另外我也可以把它当做是转化课来去做。通过别人看我的视频直播,在直播互动时,用户有问题问我,我告诉他我还有一个后端9800元的课程,这样的转化效率会比较高。
录播课:视频录屏,适合学员深度学习。
训练营:一般做高客单价的比较多,也有做转化的目的。假设我做了一款699元的7天训练营,可能目的不是为了这699元,是为了做一些更高客单价的服务或者产品,那么这时训练营就是一款转化产品;假设一款训练营的价格也是699元,但之前有9块或1块的直播课,通过直播课进来购买699训练营,就把训练营当做是一种交付课来做。
不同授课形式的特点,就看我们怎么去用,看我们在营销的过程中或者在运营的过程中,怎么去用好每一个课程或者每一个课程产品。
6)80%讲师不知道的录制筹备的4要素
- 逐字稿:做线上课的录制筹备的时候,如果你想把它做得更好更优质,建议你去准备逐字稿。录课一小时,可能你会有非常多口语化的东西,甚至会忘词或者卡顿,那你可以去提前准备好稿子,提前去校对,这样你在练的过程中就会非常有感觉。可能你练了两三遍之后,最后去录的时候就一遍过了。
- 知识表述:表述连贯性强不强,语速快不快,停顿与着重,甚至给用户录的这么一款视频课里面有没有字幕,有没有背景音乐,有没有轻音乐等等。这些都是在录制之前你要提前去准备的。
- 录制工具:创建直播间去录制,设备质量,是否有灯光,打一下灯你的气色会更好一点。
- 镜头训练:很多老师在录线上视频课的过程中,看到镜头发挥不出来。基于这种情况,第一种你准备好提词器,把你的稿子放到提示器里面,朝着提示器去念,把你的摄像的镜头角度调好,让用户感知不到你在念词;第二种就是你可以提前演练,熟能生巧,基于这个主题连录三遍,在第四遍你肯定能做得不错。
卖好线上网课,把营收做高,营收=产品X流量X转化。
那么产品以前是线下产品,这个是线上产品,网课就是一款线上产品,流量怎么来,其实本质是三方面:
- 第一,买流量。买流量就是花钱去打广告
- 第二,找流量。就是写内容去各种平台分发,吸引流量。
- 第三,合作流量。找有流量的人进行合作,他提供流量,你提供课程产品,形成一个合作。
营销推广其实是怎么去找渠道去合作,利用它的流量去卖课。在渠道合作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注意点的。
1. 渠道质量胜于数量
例如你定制好一个线上的网课产品,有一个渠道能覆盖不少的用户,你只要把这个渠道吃透,有可能就能够带来不错的营收。
这个时候你应该要深耕细作,把渠道的流量深挖,做更精细化的运营和营销,以及结合这个渠道去生产用户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产品。有可能一个或者两个高质量的渠道,就胜过100个普通的渠道。
2. 与渠道商共享利润,共同经营做大
在和渠道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双赢的状态,和渠道商去共享利润,共同经营,做大规模。
很多老师觉得打磨课程花了这么多的精力,渠道合作方居然要分成分这么多,觉得不甘心。勿因小失大,应该去评估如何去做得更大,哪怕牺牲一点分成收益。
3. 树立样板,复制成功经验
学会找到某一两个渠道单点突破。单点突破就意味着你有成功的经验,关键是能否去复制。
假设你做了一款课程,找了一个有5万的粉丝的博主或者自媒体号主合作,产生了不错的收益和良好的用户反馈。
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合作成功的经验去复制给更多的这种博主?在互联网上是有很多这种博主和这种渠道的,渠道的复制,就是你的KOC的复制。
4. 加强业务的督导和管理
你要做全网的渠道运作,才会遇到这个点的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做全网渠道的运作,这个点其实可以不用关注。
四、结语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我们想去做线上的转型,或线上线下融合,关键是爆款网课打造的核心逻辑。如果你你跑偏了,就意味着你肯定会踩坑。你目前在做的事情,如果千头万绪不知道怎么去干,就要把你的思考和行动归纳到我给大家总结的这几个底层逻辑里面来——产品、营销、服务以及运营。希望本次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实质性的指导和方法论,或者一些思维层面上的感知。
#专栏作家#
爱钻研的小饼,公众号:私域江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搭建各行业用户运营体系,独立策划统筹20 场全国性裂变活动;致力于输出用户运营干货,做一名有前瞻性的用户经营操盘手。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