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克林顿政府给予了中国永久的最惠国待遇,终结了对中国的年度审查程序。
此举是克林顿政府对华态度转变的重要信号,其目的便是为了助推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顺利“入世”,成为了WTO的一员。
为了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克林顿对外多方洽谈,对内大肆游说,甚至向国会提出了“三大战略设想”以打消国会的顾虑。
今天看来,克林顿政府彼时所谋划的万无一失的算盘终究是全部落空了。
一、中国入世的国际大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争霸中,两国进行了长期且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虽然最终美国险胜,赢得了冷战,但其同样付出了昂贵的经济代价。
在冷战结束之后,苏联对美国不再具有军事威胁,美苏之间的主要矛盾消失,其与日本、欧盟等国家的经济矛盾逐渐显现。
大约在1985年左右,日本的半导体工业达到顶峰,几乎完成了对半导体的垄断,欲抢占工业制造的最高端,这是美国第一次意识到日本的威胁。
美国为此很快做出反应,在随后的广场协议中打压日本半导体工业,还有亚洲金融危机等一套组合拳打的日本半死不活,令日本不再拥有在工业发展上挑战美国的权力。
而另一方面欧盟的货币体系同样威胁了美元的霸权,在建立起欧元与石油的结算体系后,美国随后又通过发动科索沃战争使得欧元*,大量欧洲资金因此流向华尔街。
这都是美国为维持其经济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持其单极霸权,挽救其美苏争霸时期所造成的经济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