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28 08:19:32

经历两年线上办展后,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今年9月19日到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线下见”。在以企业为主的工博会(CIIF)九大专业展区中,主打科技创新的高校展区与众不同,通过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815项参展项目覆盖各大领域,参展高校和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3日从新闻通气会获悉,此次参展的87所海内外高校中,首次参展高校达20所,其中“双一流”高校更是超过半数,达45所,同时还有从北美洲到大洋洲的6所海外高校来沪。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1)

纵览各大亮点展项,大学智慧上天入海,高校展区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可谓“一展多‘星’”,明星级展项不胜枚举。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2)

近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进入工作轨道,其大型环形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已成功展开,让卫星正式“上岗”。所谓“高瞻远瞩”,高轨卫星天线既要满足重量轻,方便卫星携带升空;也要展开口径大,满足信号接收需求;更要具备一定强度,以保证卫星在恶劣太空环境下“生存”。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3)

为让卫星天线兼具“轻”“大”“强”这3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历时4年多,首创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微张力”编织技术,为“中国星”大型可展开天线“编”出新型超轻反射面材料,亮相工博会引发关注。团队教授蒋金华现场介绍,它只有头发丝的三分之一粗细,展开面积却可达一个篮球场的大小,成为目前我国口径最大、结构最复杂、展开环节最多、研制周期最长的天线。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4)

据悉,这颗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高轨卫星,单次成像覆盖我国近1/6国土面积,服务于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的应用需求,成为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5)

工博会上,最新的2022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项目,无论飞机还是火箭都要“穿”。原来,上海交通大学巧夺天工做出大飞机“皮肤”与火箭燃料箱外壳,其重点参展项目“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飞机和火箭超大超薄曲面精密加工难题,支撑起国产大飞机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与量产,提升了工业母机高精度、大范围和多坐标等关键指标。

上海工博会2022,工博会2018上海主题(6)

多年连续参展,上海大学无人艇一直是工博会的“明星”。今年,其人工智能无人艇团队基于30余年的研究积淀,突破海上无人系统与装备领域的高速化、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群化发展路径,又开发出多种类型无人艇,满足各行业特殊要求,成功在南极、东海、南海岛礁海域完成重要任务,其中包括上海“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探测。今年工博会后不久,上大无人艇计划“二刷”南极,随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再次航向极地。

当天,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透露,这届主办方还创新推出“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首批上线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他8所在沪理工类高校的208项优秀科技成果,充分发挥5天线下展会的溢出效应,构建面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365天技术推介网络。

工博会奖项评选方面,截至目前,复旦大学“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西北工业大学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两项成果入围“CIIF大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低相位噪声光生微波源”等19个高校参展项目入围CIIF创新引领奖。

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高校展区组织了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阿塞拜疆哈扎尔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参展;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国西北大学、泰国北清迈大学参展,总体上半数境外高校也是首次参展。

题图来源:上海交大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视频说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

来源:作者:徐瑞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