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张学良
事实上,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在考虑对策的时候,收到了蒋介石不抵抗的紧急密电。
当国民党对请愿的爱国青年下手的时候,竟然对外谎称是学生们自己失足落水导致。这也不难看出,鲁迅对于国民党政府的尖锐讽刺。
我相信,当年每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会为之震撼,也会更深刻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真正面目。
鲁迅一贯坚持的立场就是对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对鲁迅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人对人的压迫,也就是阶级上的压迫,他最痛恨的就是沉醉于奴隶生活的奴隶,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站起来,摆脱这种生活,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面对日本人也是一样的,九一八事变后,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奋起抵抗,即便力量微小,但坚持下来,还是有希望的。
图 | 鲁迅
对于战争中出现的革命丑恶嘴脸,对于那些通过战争来显露自己或是为自己谋私利的人,鲁迅都是坚决讽刺的。鲁迅用沉滓的泛起来比喻那些在国难声中那些凸显自己的人,具有警示意义。
在鲁迅创作的一些列诗歌汇总,鲁迅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国民党政府由于内部发生派系争斗而失去领土的真相,也极具有大众化和尖锐性,发挥了战斗作用。
图 | 鲁迅
就这样,鲁迅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越来越相信中国共产党了,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上。
在此后的时光中,鲁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和共产党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坚定政治立场,病重仍在支持革命九一八事变对鲁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事变发生后,鲁迅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当局的真面目,确定了自己是不可能和这样的政府站在同一战线的。
在这个过程中,鲁迅的政治立场自然也变得更加坚定,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在了一起。
这也让鲁迅和瞿秋白、冯雪峰等革命同志成为了知己,关系十分密切,甚至陈赓等高级首长都还与鲁迅有过长谈。
不少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都通过鲁迅的杂文,确认鲁迅是自己的同志,然后通过他寻找组织。
图 | 方志敏
就连和鲁迅素昧平生的方志敏在牺牲前,都把珍贵的文件和信件托付给鲁迅,通过他转交给组织。
虽然鲁迅并不认识方志敏,但他从那些文稿中看到了方志敏对革命事业,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因此鲁迅还是想办法将那些文件和信件转交给了组织。
冯雪峰更是奉命一到上海,就先与鲁迅联系,向他传达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和政策。
在文化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内的许多同志更是视鲁迅为旗手,注意倾听他的意见并依靠他进行工作。
这种同志间的信任,更是坚定了鲁迅的政治立场,对他的战斗也是一种鼓舞和推动。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鲁迅不仅坚持多次提到九一八事变,也更加积极地支持革命青年。比如萧军《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生死场》,都是在鲁迅的关心和支持下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