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的一生三部曲,褚时健一生生活经历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5-06 19:52:25

一个周末,7个小时,可以观察一位80多岁老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不是普通人。曾经是烟民时,我抽过红塔山、玉溪,但对于叱咤风云的红塔集团掌门人,没有了解。让我们了解,是伴随着“褚橙”“励志橙”,“人生总有起落,精神总可传承”。

是王石找他,要有一个传记,“给广大读者一些人生经验,给后人留一些记忆”。想到美国的富兰克林,一开始也只是写给儿子,也是在友人的建议下,公开发表。读书,就是看别人走过的路,自己少走弯路。

褚时健事业的巅峰,让人感到遥不可及。红塔集团从×-×××亿元,超过350个中等县的全部财政收入。占云南省财政半壁江山。认真读下来,却又让人感到触手可及。

褚时健只有一个诀窍,认真做事,不混日子。王阳明的**知易行难**,去“行”;还是耐克的广告语, **just do it**;或者心理学上的“用行动化解焦虑”,无非都是这些。他是用一生践行去做。无论面临多少什么挫折。自序里面一句话,有很多“妥协不得已”,在传记中许多部分看到了。被打为右派,在糖厂只负责业务,在烟厂与上面交道。

作者的文风比较流畅。读时略有一部分兴趣不高,是年轻时在昆明求学,参与相关活动的描述。

最珍贵的,是文中每一部分有褚时健的自述,思路是清晰准确的,文字是简洁有力的,感情是真挚坦诚的,像和我们面对面,讲授他这一生的得失,他面对困难时的困惑和选择。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我理了理,从工作、生活、家庭、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回顾下体会。

1.工作上,总的原则,我感到是①面对现实,②认清目标,③付诸行动这个三部曲。

早年褚时健也在机关干过。收公粮,别人收不到他完成的了,原因是,将心比心,实事求是。后来全部在企业。无论是自己在家帮着母亲酿酒,还是去了小糖厂,再是烟厂,以及人生暮年的褚橙,一以贯之的是,算好成本。一切围绕着成本做工作。有趣的是。

这里某云还躺枪了两处。一是老爷子讲,有人说办企业不挣钱,不信,不挣钱办企业是干什么。二是动不动就大道理,云里雾里。这一点,某东讲某云,动不动就世界呀、人类呀。

2.生活上,褚时健的乐趣是抓鱼。从小到大。他讲到,抓鱼时候能锻炼思维,像打仗。我感到也是他唯一的乐趣和放松大脑的手段。

3.家庭,小时候挺沉重。父亲、母亲,身陷囹圄之时,失去女儿。15岁扛起家庭责任。

他讲,“我在故乡那个小山村无忧无虑生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一下从少年长成大人。我这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

他感悟到,“有些人本来可以因为你活着,可以生活的平平静静,但是会让这个瓶颈永远丧失掉。父亲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觉得或者真的很重要。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

关于家庭,最后一篇,说起早年时对家庭的粗心,讲“其实我做什么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好。以前工作忙,的确忽略了他们,但我也原谅我自己,因为实在太忙了,我必须要顾着工作”。

4.人际交往,厚道。利益均沾,不让别人吃亏。所以在潦倒之际,朋友不绝于道。

最后,再读一遍褚时健自序《我自己的一点总结》里的话,我们也都要这样做。

”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过日子。“”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