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上海地铁的乘梯须知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版须知被细分为“八项禁止”和“四个注意”,其中第一条禁止就是“禁止行走或奔跑”,也就是说,在乘坐手扶电梯时不允许行走了,这对乘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意味着平时习以为常的“左行右立”同时也被废止了。对此,上海地铁运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不提倡‘左行右立’好久了,不单单是地铁。”
这多少让乘客有些疑惑,为何一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看似善意、文明、提高通行效率的举动,在成为惯常之后,突然就不提倡了?再说“左行右立”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说好的与国际接轨呢?
上海6年前就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上海提倡“左行右立”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作为世界盛会的东道主,上海引入已经成为国际惯例的乘坐手扶电梯“左行右立”的文明理念,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左行右立,文明上下”。
之后两年,当上海市民普遍养成这个习惯后,其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运行的手扶电梯上行走存在安全隐患,自动扶梯也会因为重心分布的严重不平衡而“折寿”。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是上海反对“左行右立”的第一人。2013年1月,当时是上海市政协委员的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电动扶梯使用安全的建议》的提案,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使用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以及“安全第一”的原则使用电动扶梯,立刻去除诸如“左行右立”之类妨碍安全乘用的提示。提案得到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处的响应,证实存在安全隐患。最终,遍布在上海各大地铁站的“左行右立”标识在电梯年检过程中被去除。
其实,自动扶梯使用的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自动扶梯要紧握扶手。数据也显示,维修人员在自动扶梯的日常保养盘点中发现,大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这样的磨损,会导致自动扶梯出现轻微倾斜,以及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加剧,并最终影响自动扶梯使用寿命。
对于乘客来说,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更是高风险行为,一旦电梯因电压不稳而突然减速,或者扶梯齿轮夹到异物导致电梯突然停顿,如果有人匆忙上下,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特别是拖着大件行李匆匆赶时间的乘客,更容易造成危险。
与时俱进,它也不再是国际通行规则
说起“左行右立”起因,充满善意的初衷是肯定的:留出一个通道给有急事的人,提高电梯通行效率。我国香港地区很早就开始推行“左行右立”,一个客观事实是,很多香港地铁里只有电梯,没有楼梯。但是,2006年,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苏廷弼撰文指出,乘客在自动扶梯上步行只能节省几秒时间,对增加电梯通过容量帮助不大,反而带来安全风险。2016年,南京地铁也不提倡乘坐自动扶梯“左行右立”。
国外的“左行右立”也在改变。据加拿大媒体报道,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鉴于“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个“左行右立”标语。日本、韩国等多数城市也不再提倡“左行右立”。不过,东京和大阪这两个日本最大的城市似乎还忠实地执行着“靠边站立、让出通道”的扶梯乘坐规则,东京为左行右立、大阪为右行左立。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不然也不会连规则都不统一了。据每年都要到访日本的臧志军观察,其他不少城市如名古屋市的地铁站,是明确提示乘客不要在自动扶梯上行走或奔跑的。
改变规则要认真说清为什么
此次上海地铁的乘梯须知,臧志军认为其中“禁止”一词语气过重:“实行的初期一定是禁而不止的,除非投入大量人力。现阶段的做法应该是将‘请不要在电梯上行走或奔跑’广而告之,就像‘请紧握扶手,不要看手机,注意脚下安全’那样。”
的确,“左行右立”这个当年曾响亮提倡的出行礼仪在上海许多地铁站中依然普遍存在。笔者就曾不止一次因为站在电梯左侧而被后面急着行走的乘客催促甚至侧目,好像成了不讲文明的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乘客,没有注意到规则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吧?
当初大力推行“左行右立”,市民养成习惯不容易;如今要改变习惯,同样需要一个广泛宣传、推广和养成的过程。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小规则改变,不单要说清楚应该怎样做,还要明明白白说清楚为什么,不能不声不响换掉旧标识了事。观念总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新观念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为了让城市更安全、生活更美好,相信广大市民朋友能像以往接受“左行右立”那样,对新的出行礼仪充分理解并愉快地遵行起来。
栏目主编:陶峰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邵竞 摄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