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一个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耳熟能详的地名,近几日因为疫情引起全国关注。
新发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红方框内为新发地所在位置
新发地在北京的农产品市场中,绝对是地标式存在:这里的蔬菜占北京全市供应总量约70%,猪肉占全市供应总量约10%,牛羊肉占全市供应总量约3%。日吞吐蔬菜1.8万吨、果品2万吨、生猪3000多头、羊1500多只、牛150多头、水产1500多吨。可以说,它就是北京大多数市民的“菜篮子”“果篮子”。
那么,新发地是怎样炼成的呢?
新发地市场
从皇家狩猎区到新坟地
今天的新发地一带,在元代是皇家狩猎区。新发地旁有一处地方叫南海子(它有一个更知名的名字——南苑),这里本没有山,也没有什么高地,除了水泽就是郊原。
元代时,南海子成为皇家狩猎场,为了站高望远、瞭望猎物,这里筑起了一座大土台,这种土台被称为“囿台”。所谓“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畜养禽兽,“因农隙而校田猎”的皇家苑囿。在南海子,这样的囿台,至少有十座,包括西部地域的*虎台、达摩台和迎凤台,东部地域的双台子、单台子、大土台和马家台,南部地域的青台和晾鹰台等。其中的晾鹰台,是最为著名的一座,后人称之为“热闹三代的晾鹰台”,今天还有遗迹,就在南海子公园内。
南海子公园,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
晾鹰台在元代早期修筑,元代帝王经常到大都南郊举行鹰猎活动,并开辟了多处“飞放泊”狩猎场,在“飞放泊”狩猎场里,也堆筑有与晾鹰台类似的囿台。这些“飞放泊”多在通州以南的漷县一带。南海子地域的“下马飞放泊”是离元大都最近的一处狩猎场,晾鹰台就堆筑在下马飞放泊的南侧。据传,晾鹰台是由成百上千的士兵用头盔盛土堆筑起来的。对于元代南海子这片平地来说,已经算是“高层建筑”了。
为什么叫“晾鹰台”呢?明人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记载,在帝王放鹰捕猎中,由于猎鹰奋力与飞禽博斗,满身是汗,有时又遇风侵雨淋而羽翅湿透,因此,让猎鹰飞到高处在阳光下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