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鹰台遗迹
靖难之役过去十多年后,王朝内部运作已经回到正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准备迁都北京,他看中了顺天府西南方的“飞放泊”。迁都北京后,他将元代的这片狩猎场扩大了十倍,同时修建了60公里的围墙,用来实现对这块地皮的绝对控制。这一圈围墙被称为“海子墙”,其名字是因猎场内有一处湖泊。海子墙东角在大羊坊,墙南角在回城村,墙西角在黄村,北角达至镇国寺,所占地盘相当大,而它的正北门,就是今天的“大红门”。
南海子公园麋鹿苑。麋鹿曾被保留在南海子皇家猎苑中
海子墙的修建,使得猎物都被围在墙内。当然,皇家狩猎区是普通老百姓都想去见识一下的地方,为了防止老百姓翻墙偷猎,皇帝派人在墙的四角把守,因此,这片昔日的荒地逐渐有了人员流动,慢慢形成村落。
其中,在海子墙的西北角,有一个叫“新坟地”的村子。
这个听上怪吓人的名字,就是“新发地”的曾用名。顾名思义,新坟地当然和坟地有关了。明末之际,李自成*入北京城,帝国的首都陷入一片混乱,皇帝性命尚且不保,何况皇家狩猎场。于是,海子墙周围就成了无人管理的地方,当时,一些在京城郊外居住的看坟人在海子墙东侧故址土坡上自行修建住房,守护连片的坟地。由于这里离坟地和看坟人的居住地不算太远,于是就被命名为“新坟地”。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南苑日趋萧条,苑墙也遭破坏。此后,清宫太监、显贵、地主、商人等在南苑内圈占土地,相继建起数十座庄园,并雇佣临近省份的农民耕种。
从新坟地到新发地
新坟地之名沿用了300多年。1958年,坟地被填平为新的农田,新坟地也就势改名为“新发地”,含义一下子就变成了正面。新发地一带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聚落点。这么来看,新发地成为一个正式地名不过六十来年的历史,能与果蔬联系起来,也有历史渊源。
新发地所在的丰台区,有着1700多年的蔬菜生产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为皇宫供给蔬菜。20世纪50年代起,丰台区已成为北京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1983年后,丰台地区城市建设占地迅速扩大,菜地面积及蔬菜上市量呈下降趋势,果蔬种植逐渐让位于果蔬运转——丰台区凭借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越条件,迅速形成了岳各庄、新发地两个以蔬菜交易为主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新发地成了北京和华北平原各城镇之间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菜蔬公司积极组织南方货源,将十几个品种的新鲜蔬菜运进北京。
对北京来说,拥有交通便利的地方多的是,为什么是新发地成为农贸界的“大佬”呢?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真正多了起来。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农副产品也大幅度增长。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又指出,“要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范围。”到1984年底,统派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其中24种是中药材)。统购统销逐渐开始瓦解。
计划收购,农民交公粮卖余粮
国家层面的政策开始有了松动,北京也进行了适度放松。为了进一步搞好改革,实行开放政策,搞活流通,1985年5月3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蔬菜工作会议上做出一系列决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支持搞活蔬菜市场,便利运菜、卖菜、买菜,特别是为欢迎外地蔬菜进京,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情况下,进一步打开城门,大开绿灯,为菜农进京提供方便。具体来说,就是从当年5月31日起,本市郊区和外地运菜进京的车辆,包括汽车、拖拉机,可以凭菜进京,不再要外地进京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