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实惠, “大白鹅”实际价格并不高
除了中环城,在海卉文化生活街美食城,这里也有免费领取的大白鹅,和前面一样,这里的大白鹅都要“扫码注册”后才能领取。
事实上,在合肥街头出现的“大白鹅”在外地也频频出现,在上海、广州等地“大白鹅”已成了网红,成为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
在大白鹅的背部,有一个嵌入的商品信息。上面写有商品的主要用材以及“不适合3周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警告。
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同规格“大白鹅”玩偶,价格普遍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一位卖家表示,如果客户一次性批发超过1000只,价格则会更优惠。“如果你买的更多,我们可以给你半价。”
“商家仅用一个网红玩偶,就吸引来市民的扫码注册,在这背后固然有着免费的噱头,但不可忽视扫码注册后产生的风险。”一位市民表示,如果市民确实喜欢大白鹅,不妨自己花钱买一个,“也不需要花多少钱,这样做能给自己多一份保障,少一份风险。”
见“优惠”就扫码?这样做已属不良行为
据了解,在中国银联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到“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是典型的不良支付习惯,会大大增加当事人被诈骗的概率。
此外,有网络安全专家提醒,在注册过程中,用户将自己的手机交给销售人员,操作过程涉及数次“授权”。由于销售员操作很快,“授权”过程无法复原再现,所以消费者很难知道自己到底被授权了哪些信息,以及授权给了谁。这些“主动”交出去的信息将要用在哪些方面,是否会泄露?对于这些内容,用户往往不得而知。“不论是‘授权入群换玩偶’还是 ‘下载App换优惠’均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记者扫码注册后的第二天,安徽省反电诈中心发来反诈通知,我省发生利用“地推”引流实施诈骗的真实案例。
警方提醒:陌生群聊不可加,陌生链接不可点,陌生软件不可下。街边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活动需警惕,切勿落入圈套,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亲朋好友,不要随意轻信“扫码送福利”、“扫码返利”等活动信息,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扫,避免将个人资金转入非法支付平台,谨防上当受骗或个人财产损失。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张剑 实习生 霍城城
审核:马翔宇 编辑:李享 校对:解明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