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也称为人社部,从前些年相继改革调整了职业目录后,许多小伙伴就有点纠结了,也生成了不少疑问。比如保育证取消了,怎么还有学习考保育员的呢?怎么确定考的保育证是真的,有用么?等等,这种想法非常正常,但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了解的太少。
这里就不去列举相关的政策文件了,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人社局为什么取消保育员证等多种职业资格?相信阅读完本文后,就豁然开朗了。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个赞哦。
一,看一看职业资格的历史背景:
早在1994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含了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统一有人社部国家相关部门主管管理。同时,在各个地区的各个部门、也自行设立了大量的职业资格。
根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之多。
因为职业资格设置越来越多,大量重复或无效情况阻碍职业健全,所以一些资格证所谓的含金量没有实际效用,同时耗费成本、增加了就业负担。这样的情况成为了改革的起因。
二、水平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职业资格目录
随着职业资格种类越来越繁多,交叉重复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职业资格“含金量”较低,参加培训和鉴定的人员支付费用取得证书却没有实际效用,导致人才负担严重。
清理和规范职业资格活动始于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5月发布了第一批公告,首批公布了265项职业资格;2013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人社部牵头开展了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由国务院发布决定,分三批取消了149项职业资格,加上本次取消的62项,截至目前,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
从2020年1月起,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职业工种依法调整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外,用一年时间分步有序将其他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
所以从12年起到现在的10年间,取消了几百项职业资格,分批退出目录,包括原来的保育员资格证,还有很多比如医药代表、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等。
下图老版本的资格已经取消,但以前考过的仍然有效。
三、人社部部门退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具体实施工作
这个意义相当于技能职业资格,不再由人社政府部门主管,转向加强质量监督、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推行社会化评价机制,也就是把考评或组办充分的市场化,实行社会化评价认定。谁考核谁申请、谁发证,所以现在的人社三方证,印章不再出现人社的字样,都是不同地方,不同的单位或企业。
职业资格证是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被取消并不意味着证书制度本身出了问题。现有的改革是为了完善,使之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为就业创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取消职业资格的不是取消这一职业,这点要搞清。评价主体不再是人社政府部门。 所以,当你在应聘某个单位,向你要资格证时,这只能说明对方不懂职业制度。当然岗位培训类型的证书最好是要有的,能够证明你具备这一专业能力,这也是让众多单位获得优先录用的条件之一。
综上所述,放管服政策、全面降低就业门槛、取消不必要的资格类型,让更多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学习方式,去找到适合的工作,谋求生计,这都是对社会民生有益的事情。本文部分内容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旨在相互学习。
如果你对保育员报考学习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