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清政府割让九龙半岛南部。1898年,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面积975平方公里的新界区,租借期99年,1898年7月1日起生效。面对英国的侵略,新界乡民群情汹涌,决定用武力抵抗。
萧国健(香港历史学家,香港珠海学院教授):
“其中姓邓、文、廖、侯、彭的人,他们居于领导地位,所以英国人尊称他们为‘五大族’。”
△达德公所 位于元朗屏山
1899年3月28日,屏山邓族在达德公所贴出“抗英揭帖”,号召乡民奋起反抗。当天,英国人也在大埔运头角山搭建警棚,准备举行接管新界仪式。4月14日,愤怒的乡民火烧将用来举行接收仪式的警棚,拉开武力抗英的序幕。
△英国代表在大埔运头角山搭建的警棚
刘蜀永(香港史专家 岭南大学高级研究员):
“新界抗英,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六日战争’,实际上这个战争打了四天。”
4月15日,一千多名新界乡勇,使用抬枪、大炮,在大埔截击一支英军。当天下午,英军驱逐舰“名誉号”开进大埔海增援,摧毁了乡勇的防御工事,乡勇被迫撤退到林村山谷。
萧国健(香港历史学家,香港珠海学院教授):
“那里有个山坳,狭窄的通路,两边是山,伏击英军,英国人从那里追上去,在山坳里和我们的居民打起来了,当然居民一定是输的,他们再退就退到石头围了。”
△“六日战争”时,英军使用的大炮
4月18日,1200名乡勇在八乡石头围集结,向英军发起反攻,结局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大埔之战、林村之战和石头围之战三次战役,乡勇伤亡惨重。
廖书兰(新界乡议局议员,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在整个过程当中,应该是有三千多人牺牲,但是(港英)官方的数字只有五百人。”
英国人接管新界之后,在新界实施一套不同于港九市区的管治制度。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新界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得以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