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于澳门以东、深圳以南,是一片宛若海上明珠一般的半岛与岛屿群。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较高的人口密度与发达的经济水平向来就是互相成就的。
比如,2018年上海以2424万的人口,创造了3.2万亿元的GDP。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体现,尤其是基础建设和消费市场方面。
八十年代的香港经济比内陆强在哪里?香港的历史素来可以以“久远”和“复杂”两个词来概括,香港曾在1842年被割让给英国作为殖民地,直到1997年才回归祖国怀抱。漫长的殖民地历史带给了香港数不清的破坏与蹂躏,这是我们必须正视与今后努力避免再现的一段时光。但是客观上来说,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也为香港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进步。
这并不代表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扩张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让香港的发展超出了它原本应有的轨迹与速度。而若说在这段时间里香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段时期,则非20世纪80年代莫属,那个时候的香港已经初具现代化大都市的规模了,远远超出了北京、深圳、广州等如今的内地一线城市。
那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究竟在哪些地方超过了当时的内地?
首先,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最好的地方就是看经济状况,香港在上世纪跻身亚洲四小龙,而与之并列的韩国、新加坡,如今也是位列全球最富裕的国家。
香港的经济分别在50年代和70年代发生了两次转型。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就开始了工业化的转型进程,而到七十年代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社会的建设。在这段时期里,内地由于正遭受那个灰色的十年动乱,经济发展一度滞后,在改革开放前根本难以与当时的香港抗衡。
到八十年代初,香港的GDP已经有了1980年288亿美元,折合近两千亿元,而同年内地GDP最高的省份,江苏省也堪堪不足320亿元。香港如此高的GDP得益于其多元化经济形态的转型发展,香港从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从工业化城市向金融、房地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交织态的方向发展。
1891年,香港就形成了香港经纪协会这一正式股票交易市场,截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已经形成了以合并而成的香港联交所为首的完整成熟的股票证券交易系统。
香港的股票、证券等金融产业也因此具有历史久远,系统完善的特点,在当时已经是公司十分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融资方式。而相比之下,内地的第一支股票在1984年的上海发行,两者相差了近一百年。
改革开放后的内地虽然具有无穷的潜力与良好的基础,但是香港金融业经过近百年的完善发展,到八十年代已经远超内地,面向世界各大主要金融城市展开竞争与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