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旧称是什么,浙江余姚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6-13 02:27:10

余姚的由来

余姚旧称是什么,浙江余姚是什么意思(1)

较早的地理书籍《山海经·南山经·句馀山》(成书于战国时期)条下载:“又东四百里曰句馀(句字读gou。唐代之后句馀山改称之为四明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晋代的大学问家郭璞在此条下作注说:“今在会稽馀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成书于公元6世纪)中也说:“江水又东经馀姚县故城南,县城为吴将朱然所筑,南临江津,北背巨海……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其句馀山以名县。山在馀姚之南,句章之北也。”至于姚字,今已失传的古籍《五帝系》一书中就有记载。汉代应劭曾读到此书,说:“姚水见《五帝系》,固不始于夏之无馀矣。”姚水边有姚邱,这在《太平环宇记》一书中曾说到:“舜生于姚邱。”(出生于诸冯姚丘,即现有的马渚渚山)姚邱又因在姚水之旁而得名,说明在舜出生之前已有姚邱之地名,故此宋代写的《元丰九域志》中也说:“馀姚有姚邱山。”由北可知,馀姚之名即裁取了句馀山之“馀”字,姚水之“姚”字,合称之为“馀姚”。

解放后改用简体字,把“馀姚”改写为“余姚”,沿用至今。

低塘的由来

余姚旧称是什么,浙江余姚是什么意思(2)

低塘曾有低仰堰、低仰镇之名。低塘境内堰闸集中,上、中、下河的船只过堰时产生一低一仰,谓称为低仰堰。堰分3处,即后堰、南堰、新堰,统称低仰堰。低塘驻地在省塘基上,北1公里处有大沽塘(大古塘),曾为姚北一带居民的保安塘。相传宋宝元元年(1038年)7月,连日大雨,海水内溢,溺民害稼,百姓遭受重大灾难。庆历七年(1047年)余姚县令谢景初征集工役万余,率民筑海堤大沽塘,自上林至云柯全长2800丈:庆元二年(1196年)县令施宿征夫役六千,费缗钱一万五千,修筑从上林至兰凤大沽塘4200丈,改土堤为石堤,并置田千亩,作为修堤资产。几次修筑海塘后,百年未遇大害,使当地人们免受海患之苦,是一项惠民而又浩繁的工程。省塘与高而坚固的大沽塘相比就成了低塘,原低仰之名便自然而废,易名为低塘。

备注:省塘的由来

省塘,位于大沽塘南面约一华里处,东起云柯乡漾山,西至罗家山,全长30华里,它是姚北最早的一条海塘。自从大沽塘建成,省塘即废,但它作为东西交通要道,要这条堤塘里仍依次发展了好几个市肆,东侧有低仰堰(即低塘)、塘堰、廊厦(今朗霞)之西,有第泗门(今泗门)、湖堤戚家新市。

朗霞的由来

余姚旧称是什么,浙江余姚是什么意思(3)

随着海涂上涨,海潮推北,大沽塘后逐渐涂老地淡,不能再滤卤煮盐。于明朝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大沽塘北侧3华里处又新筑了一条潮塘。自此,原有涂滩变为沙地,且宜种植棉花。由于明代视棉花种植与桑麻并重,规定种植棉桑的土地,可按“额外垦荒”条例,率蠲其税。由此,棉花种植业在此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手工业工场也逐步涌现。

明末清初,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大成里中心地段的省塘两侧,在徐家大房的前后厦开始有人设摊买卖,逐步形成了商品交易的市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17世纪下叶),此地就有了徐家廊厦之称。

随着大沽塘后海涂继续上涨推北。于雍正二年和十二年(公元1724年和1734年)又先后兴建了榆柳塘和利济塘。盐、渔业北移,植棉业扩大。宁绍等地的工商业者陆续于此经营,市肆更加兴旺起来,到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廊厦街市已基本形成。在东起省塘头、西至淡池头的700米长的街道上,商贾云集,百业俱兴,大大改变了原来徐家廊厦的市貌,由此,地名开始简称“廊厦”。

到了清代中后期,杭州湾海涂加速上涨。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在利济塘(又称四新塘)北面又先后修筑了晏海塘、永清塘等堤塘四道(西侧有五道),并由山阴等地不少移民来此定居。同此,廊厦的人口和耕地不断增加,辖地向北延伸至八塘前后,直至与周巷西三盐场和泥墩潭接壤。

民国初期开始改称廊厦乡。邑中名流、清代举人杨儒鸿视“廊厦”字眼太俗,取其谐音,改为“朗霞”,自此遂有了沿用至今的地名朗霞。

泗门的由来

余姚旧称是什么,浙江余姚是什么意思(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