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an blockchains and zero-knowledge help humanity survive? 47 real-world use cases
原文作者:Lisa Akselrod
原文来源:Aztec
编译:火星财经,MK
2024年,我们会成为机器人吗?
对此,我深表感谢Elias、Palla、Mahima、Hannes及Rafal的审阅。同时,也非常感谢João Montenegro的精彩讨论。
全球范围内,人均每天看屏幕的时间达到了6小时58分钟,这大约占到了我们清醒时间的41%。这是否意味着现代人的数字化程度达到了41%?
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
- 人际关系正在变得数字化(例如,17%的婚姻和20%的关系始于网络),商业和消费者关系同样正在数字化转型(81%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通讯工具进行交流)。
- 社会正逐渐变为“无现金”状态:在美国,只有9%的人选择使用现金支付,在某些国家(如挪威、香港、瑞典等)这一比例甚至仅为1%。
- 71%的智能手机用户习惯在睡觉时将手机放在身边。
- 谷歌搜索引擎的功能几乎如同人类的集体思维。
-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程度已超过电力。”——肖莎娜·祖博夫。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此外,数字现实的份额还将继续增长。
人类在物质世界中拥有约30万年的丰富生活经验。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技能。例如:
- 如何建造结实可靠的建筑,比如房屋、桥梁、过山车和军事基地。
- 如何照顾我们的身体,让其尽可能长时间地健康服务于我们。
- 如何建立并维护长久而有意义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快乐、被爱和被需要。
然而,我们在数字现实中的体验仅有短短几十年(假设自1983年互联网诞生起算),因此我们似乎仍处于数字现实生活学习曲线的初期阶段。
那么,我们自己的哪些部分已经被数字化了呢?让我们再次思考。
- 我们的绝大多数文档、文件和数据(如财务和健康信息)都已数字化,存储于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
- 我们的大多数沟通和社交互动都是以数字方式进行的,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视频通话等。
- 我们的大部分工作也是数字化完成的,我们利用谷歌服务和GitHub、网上协作工具(如Figma)以及云存储和管理文件(如Dropbox)来进行。
- 我们许多难忘的时刻和让我们感到愉快的事物都被以数字方式保存,如生日和婚礼的照片、我们爱憎的人的截图信息、多年来收集的播放列表、电影评分等。
- 我们所有使用的服务和账户都需要通过数字身份验证和密码。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数字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意味着存储在云服务或公司服务器上。也就是说,99.9%的数字“我们”是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的。
谷歌明天不会关闭,对吧?
我们人类天性乐观。谷歌明天不会关闭,对吧?这种想法毫无意义。人类为此支付了大量金钱,向其提供了所有的数据。
那么,让我们理智地思考一下,我们假设谷歌的最佳选择是永远存在。但我们的谷歌账户呢?那些数字化的“我们”又怎样呢?数据的真实性如何?我们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数字化部分会持续存在吗?明天还会在吗?
让我们第二次从乐观的角度转向更现实的角度:
- 我们能否使用自己的资金,取决于银行是否准许。
- 我们能否使用自己的 iPhone,取决于苹果公司是否允许。
- 我们能否访问 iCloud 上的数据备份,也取决于苹果公司是否同意。
- 我们能否在论坛或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取决于我们是否符合“好用户”的标准。
因此,第一个“层”是:为了进入我们的数字生活,我们每天都需要满足成为“好客户”的标准。每一天。虽然这听起来不太好,但似乎也无伤大雅,对吧?
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好人,没有什么可隐藏的,我们信任我们的政府和那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是好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嗯,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会发生什么?
- 通用人工智能(AGI)绑架了互联网,导致机器人泛滥成灾怎么办?
- 如果公司服务器因战争或自然灾害而被摧毁呢?
- 如果政府数据库崩溃,销毁了有关公民的所有信息,并将世界推向无政府状态呢?
- 如果自动驾驶运输和机械在东部时间周三9:00被设定为自动销毁呢?
- 如果银行系统丢失或损坏,我们因此失去了所有的资金,因为这些只是集中服务器上的数字记录呢?
我们还是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说:“好吧,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我们不如等到这样的事件发生(比如核战争),到那时我们再开始担心吧。”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访问银行应用程序、滚动Instagram,并点一份Poke Bowl。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担忧?
今天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个
一旦世界被毁,我们就无法再考虑如何拯救世界,因为那时世界已不复存在。
拯救世界可能需要时间。几秒钟可能还不够。如果世界即将毁灭,没有人会提前20年出于善意告诉我们。
我们仍然可以在努力拯救世界的同时享用美食。这里并不存在任何矛盾。
现在,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当我们呼吁“拯救世界”时,所指的“世界”是我们的“数字世界”,即我们的生活和身份的一部分,这部分生活纯粹存在于线上,或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状态(例如植入人体的带有软件组件的医疗设备)。我们所说的“拯救”,是指使其变得更为健壮。也就是说,政府、企业、通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都不能绑架、破坏、控制或限制我们的数字部分。
我们必须让互联网变得更加强大。
将我们的物理现实与数字现实进行比较,如果在前者中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坚固的材料,如碳、金属、玻璃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那么在后者中,我们仍在使用树枝搭建小屋。
好消息是,今天我们已经准备充分,可以开始强化互联网了。区块链、隐私和密码学是我们能够抵抗AGI或独裁等威胁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为什么选择这三个?
为了控制我们的数字“自我”,我们需要四个关键元素:
- 未经许可
- 不变性
- 可验证性
- 隐私
让我们将“互联网”这一概念抽象化。相反,我们采用“网络空间”这一表述,其含义涵盖了“一切数字化的事物”,包括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等。
所谓“无需许可”,即指网络空间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均开放平等。创建账户、部署代码、拥有数字对象、与网络空间中的其他人交流——任何对个体可能的事项,对所有人同样可能。
关于“不变性”,其意味着人类可以掌控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生活,一旦在网络空间中采取行动(如开设账户、颁发ID或部署代码),则无人能够撤销这些操作。我们应当意识到,不变性如同一把双刃剑,恰如其不变的本质意味着无法被遗忘。因此,在构建我们所使之不可变的事物以及它将来可能产生的负面外部效应时,我们应当格外警觉。
通过“可验证性”,我们所指的是诸如客观事实来源之类的概念。若某人向另一人声称某事属实,后者便有工具可以客观地验证该说法的真实性。
我们所讨论的“隐私”,是指对披露内容、披露时机及披露对象的控制权。我们宣称“我们无所隐瞒”的真诚程度有多高?即便我们不介意“某人”访问我们的全部信件、医疗数据、照片及视频(包括敏感内容)、食品配送、电子商务和浏览历史等……但如果进一步涉及脑机接口(BCI)的权限呢?若现在某个实体(无论是政府、企业、人工智能还是其他善意组织)能够访问我们所有的思想及生理化学物质,我们还剩什么可隐瞒的呢?
这四个属性确保了我们的数字化“自我”至少能与我们的物理“自我”存续同样长久(或者甚至更久,但这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
区块链与密码学
任何单一技术都不是万能药。然而,将正确的技术组合并应用于适当的场景中,我们便更接近于发明万能药。
让我们首先明确“生存工具包”中包含哪些技术,以及我们对这些技术的哪些特性感兴趣。
区块链提供了无需许可和不变性特性。
区块链是一种共享、不可变的分类账本,有助于记录交易和追踪网络中的资产。
在这个定义中,“共享”是一个关键属性。问题在于,这种共享是如何实现的,或者说,谁是网络的参与者。为了实现真正的“共享”,我们希望区块链拥有数千甚至数百万个相互独立的节点。截至2024年4月15日,以太坊网络中有5912个节点,这里的节点指的是运行基础设施的不同独立实体(一个实体可能运行多个验证器)。尽管其中一些由机构运营,但以太坊可以公正地被称为是共享且不可变的分类账本。这使得以太坊足以成为强大互联网的基石。
密码学提供可验证性
密码学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一些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需求的特定类型的密码学技术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零知识密码学的历史始于1989年,尽管当时并不显然,但它会成为区块链的完美补充(尽管区块链的概念在此之前已提出)。
零知识协议涉及证明者和验证者两方,其中证明者能向验证者证实一个复杂的陈述是真实的,同时仅传达极少的信息。这种被称为“简洁性”的属性,是网络空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在该空间中,个体之间需要持续协调,通信必须尽可能地轻量化。
隐私保护区块链提供隐私
隐私保护区块链使个人能够选择披露哪些信息、何时披露、向谁披露以及以何种形式披露。这在网络空间中是另一个关键要素,因为公开某些数据的同时保留其他私人数据是有效协调的必要机制。
例如,在选举情况下,某人可能希望告知计票员:(i) 他们有资格投票,(ii) 他们已投票,(iii) 他们只投了一次,但他们不愿透露有关自己投票或身份的任何详细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层的隐私(例如私人身份或传输)不能单纯通过密码学手段加入透明的区块链中。隐私应当在智能合约剖析和状态管理层面被整合进区块链设计。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构建强大网络空间所需的组件,让我们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并决定是否真的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修复它们。
区块链、隐私和零知识的47个用例和75个示例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47个用例和75个示例,展示区块链、隐私和可验证性如何扰乱、治愈、扩展和改造我们周围的世界,解决其问题、弱点、故障点和脆弱性。
但在我们深入了解完整列表之前,先让我们以三个简单的示例作为导论:
1.可编程身份:当今,当人们需要验证自己的身份、年龄、公民身份或居住地址时,通常会提供护照、身份证或其他官方文件。通过零知识证明,人们可以在客户端管理所有文档,并根据需要提供特定属性的证明,而无需展示这些文档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