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的发迹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华西村只是江苏无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当时的华西村总人口还不足1000人,总耕地面积还不足1000亩。华西村的村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依靠着单一的农业生产谋生度日,生活过得异常艰苦。
在这样一种困难的情况下,华西村的人口流失严重,很多村民因为无法忍受困苦的生活而纷纷远走他乡谋生,看着村里的人丁日渐稀少,当时的华西村村民吴仁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眼看着村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吴仁宝开始意识到,如果华西村再不采取措施留住想走的村民,那华西村作为一个自然行政村很可能会逐渐消亡,甚至会被附近的村落所吞并。
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庄变成了这个样子,吴仁宝决心做点什么来改变华西村的现状。吴仁宝敏锐地意识到,普遍提高华西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是减缓华西村人口大量流失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华西村村民的人均生活水平呢?要知道,当时的华西村人口已经大量流失,再加上农业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本就缺乏活力。但是,华西村每家每户年均50元的低收入水平,迫使着吴仁宝带领着华西村村民开始了经济发展的艰难破冰之路。
吴仁宝也明白,和其他的村庄比起来,华西村除了农业之外,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为了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吴仁宝首先做的,就是提高华西村耕地的粮食亩产量。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吴仁宝的目光还是十分敏锐的。吴仁宝清醒地意识到,想要留住村民,就必须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奔头。为了提高粮食亩产量,吴仁宝身先士卒,主动号召并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华西村本就为数不多的土地资源。
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和积累,华西村的耕地亩产量大大提高。当时采取的是集体劳作的模式,村里的水稻亩产量普遍在600斤以上,跟同类型的村庄比起来,华西村的农业生产在当时已经处于一个不错的水平。
看着华西村的农业生产渐渐有了起色,很多当时想要离开华西村的村民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被吴仁宝的真诚和努力所打动,选择留下来建设华西村,无论贫富都与生养自己的家乡共进退。
在普遍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吴仁宝又开始考虑起了华西村将来的发展规划。吴仁宝清醒地意识到,单靠种地根本就无法带领华西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跟临近的同类型村庄比起来,华西村的耕地不算肥沃,地理位置也相对偏僻,虽然通过辛苦劳作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活需求,但是农业生产毕竟不能作为华西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