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里天更蓝,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98.17%,六参数监测项目全部达标,达到历史最佳,排名全省第一;水更清,全市5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3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中赤水河(遵义段)获评首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在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再次监测到已经消失20多年的珍稀鱼类“鳗鲡”;山更美,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2%以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338.19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的23.85%,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全市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占全省总数的80%,获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这份亮眼的生态答卷,书写在青山绿水之间。2023年,遵义市生态质量指数为68.41,对应生态质量类型为二类,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较完善的美丽新遵义加快构建。
涌动的文明,稳稳的幸福。作为全国文明城市,遵义始终坚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之道,把“文明创建”融入每一个人、每一条街巷、每一天的日常。遵义市红十字会久久为功打造“红遵义”品牌,全市现已发展团体会员184个、个人会员16220人、志愿服务组织313个、注册志愿者62697人;2023年遵义实现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6所市属高校建会率100%;2024年上半年实现村居(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全覆盖,100%设立红十字服务岗。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如红花岗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着力打造了“红色跑跑”“红色物业”等志愿服务队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蔚然成风。让文明在遵义不只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人人心中的“自觉”。据统计,遵义先后11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7853人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累计有108万余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千人口献血率达到12.8‰,这些成绩彰显了城市的大爱风范和市民的爱心流溢。近年来,针对各类“小破旧”区域,从中心城区到各县城,因地制宜开展微创意、微改造、微提升,持之以恒把办实事延伸到了每一个小区、每一条小巷。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市民更加幸福。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动市县媒体融合发展,先后组建遵义市演艺集团、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推出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以及遵义演艺集团创新打造的“杂技 现代歌舞”展现多彩贵州的大型杂技秀《绮境》等剧目,《天渠》等10部优秀文艺作品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扎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等一批先进典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市四馆一剧院”“一县两馆两中心”“一乡一站一戏台”“一村一室一广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大力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突出“富学乐美”内涵品质,今年要创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样板村(社区)100个。
加快商圈建设提升,居民可随心前往买买买。围绕“优化布局、丰富场景、提升业态、强化招商、促进消费,让城市商圈更活、更火”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加快城市商圈建设。目前,全市已形成以老城1935商圈、广珠商圈、港澳商圈、南白老城商圈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商圈,以及以吾悦商圈、苏福商圈、林达—思乐为商圈、高铁新城商圈、仁怀市国酒城商圈等为代表的新商圈。全市还以重点商圈提升为引领,带动各区县商圈整体提升。到2025年,力争形成城市核心商圈、区域商圈、特色商圈错位发展格局。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