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井传说真实故事,胭脂井背景故事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11-29 01:20:20

安徽潜山市区东北二乔公园内有一口古井,即乔家古井 --胭脂井,康熙《安庆府志》记载,“汉乔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城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至今时有粉色"。算来,此汉井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胭脂井传说真实故事,胭脂井背景故事(1)

残脂投井中,至今染粉色

沉寂千年的胭脂井在1995年冬,由潜山县文物管理所根据地方志史料记载在城东北广教寺遗址附近发掘出来,同时,还从彭岭村找到并取回胭脂井石阑和碑。石井栏上“建康元年二月”几个字依稀可见,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而孙策攻皖得二乔是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由此可知,此井当属乔家祖居之物。

胭脂井传说真实故事,胭脂井背景故事(2)

据查,这里古称乔家岗,亦称火龙岗,从相关史志中可知,直至唐五代乔公故宅才被改为双溪禅寺,后更名广教寺,寺后原有一坟冢,立有汉白玉碑,文称“后汉乔公墓”,据传此碑于1976年被抬走修入东关河永三间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岗造田地,从此胭脂井便埋没地下,不见踪影。

胭脂井传说真实故事,胭脂井背景故事(3)

考古介绍说,在遗迹地找出的乔家旧物可信度高,与历代文献所载相符。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载:唐宰相李吉甫在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元和郡县制》中已言明舒州城(即今潜山市城区》为乔公二女故乡。五代保大13年(公元955年)徐铉的《乔公亭记》载“同安城(今潜山城区)北有双深禅去,问诸書老,乔公之旧居也”,《舆地纪胜》为学术界所推崇,其书关于桥公故址、秀英亭等具体景物的记载与六百多年后晚清潜山知县陈慎容亲眼所见完全吻合。民国《潜山县志》为晚清以来历代县志之集大成者,清楚地记录了作为潜阳一景之一的“乔公故址”景象,其时尚存“桥公亭”、“桥家古井”秀英亭”、“桥公墓”等遗迹。

二十四史中直接记录三国历史的主要是《三国志》,《后汉书》也有涉及。在《三国志》中,记录“二乔故地”出现的地点仅一处,即皖公山下的皖城,也就是今天天柱山下的潜山市区。

天香国色,二乔初嫁

潜山,周代被封为皖国,都城被称为皖城,据《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载:“建安四年,(孙)第以(同)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当国色也。(孙)策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这里的"桥公"仅见尊称其姓,始终未见其名:“桥公两女”,就是大桥、小桥;至五代后,桥即去木为乔。《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策传》、《卷六·袁术传》均对此次攻皖之役有所涉及等。从《汉书·地理志》到《后汉书郡国志》,从唐代《通典》到宋代《太平寰宇记》《路史》乃至明清《安庆府志》《潜山县志》等一咏相承地记载了皖国皖城即今潜山市的地理沿革史。

《三国志》作者陈寿描述乔公两女美貌嫣然,“皆国色”也孙吴二雄与二乔入双出对由此载入史册,传为佳话。苏轼词有“二乔初嫁了”,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香深锁二乔“,更平添故事的传奇色彩。《江表传》还记载,孙策从容戏言周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籍此,乔公则贵为国丈,时人尊称为“乔国佬”。《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这段风流韵事。

钟灵毓秀,古皖之源

天柱钟灵润,白古多秀英,古皖之源潜山,不仅曾是绝代佳丽大小乔登上战争与爱情的历史舞台,也是古代第一叙事长诗《孔生东南飞》中为爱情殉身的贤女子刘兰芝的故里,还是七仙女下凡与孝子董永演绎天仙配故事的传说地。

然而,在众多的天柱美女之中,以二乔文化存世最丰,享誉最久、最大、最广。仅以二乔诗为例,单存于潜山本地的就有数十首。江西诗派领油黄庭坚的二乔诗可征可信:筑屋皖公城:本末置曲栏,岁晚对烟雨,人家橘柚间,独秀司命峰,众邱逊高寒,松行二乔宅,雪云三祖山。"诗中所点皖公城、司命峰、二乔宅、三祖山皆为天柱山名胜,与今日潜山市城所见相符无误,足证潜山是二乔故里,别无他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