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我们来看,为什么要以冲突为核心,来理解营销,看待营销。在经济概念中,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不是单纯的*,而是一种受约束的*,消费者必须在有限的预算下对各种商品进行取舍。比如买房了可能就买不起车,看演唱会可能就没法去旅游了,想坐头等舱可能就得放弃豪华酒店,等等。在有限的收入和无限的*之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需求的本质,也是营销的起点。
但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说需求蕴含着冲突,这是定义的结果还是普遍的现象呢?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冲突。要知道,人的生理需求是有限的,心理需求却是无限的。就像一个人买包,如果只是用来装东西,几十几百元的包就够了,但很多人要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包,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需求。再比如说,一个人居住的地方,几十平方米也够用了,但有钱人的豪宅,几百平方米都不止,这也附加了心理需求。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在“需要”和“想要”之间会有冲突,甚至衍生出某种更高的需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是左脑和右脑的冲突。众所周知,左脑被称为“理性脑”,主要处理文字、数据等抽象信息,它讲究逻辑性;而右脑被称为“感性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有直观和感性的特点。这种结构差异让我们在做决定时常常左右为难。比如,左脑重视价格,右脑追求价值;左脑重视健康,右脑追求痛快;左脑追求实用,右脑追求艺术;左脑追求划算,右脑追求浪漫,等等。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由这两点出发,在社会中我们会发现,由于知识、身份、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冲突几乎无所不在。比如观念和观念之间的冲突,家庭和事业的冲突,爱情和金钱之间的冲突等等。但无论是什么冲突,都需要解决方案。换句话说,每种冲突背后,都是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解决了冲突,也就成功完成了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比如说,很多人都爱吃火锅,但有的人能吃辣的,有的人不能吃辣的,鸳鸯火锅就解决了这个冲突。再比如说,人们都喜欢品尝不同的美食,但对陌生的餐厅又不放心,大众点评网站就解决了这个冲突。再比如说,互联网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但人的兴趣爱好是有限的,内容推荐算法就解决了这个冲突,如此等等。
总之,需求的本质是一种冲突,而冲突也代表了某种需求,两者几乎是一回事。要形成有效的营销,就不能不理解冲突,以冲突为核心来指导营销。它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以消费者为导向做营销,要清楚消费者面临的冲突是什么。用作者的话说,战略营销的目的,就是洞察消费者的冲突,并且不断解决冲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举个例子。在中国男装市场上,企业越来越专注于细分市场,有的做西装,有的做夹克,有的做西裤,等等,想切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而海澜之家在做营销战略时意识到,男人买衣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时间。比如在购物中心买一条裤子,女人要花三个小时,而男人只肯花10分钟。换句话说,男人不喜欢逛街,但需要足够的日常着装,这才是男性购买服装最大的冲突。因此,它提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营销战略,在别的男装品牌拼定位、拼细分、拼专业的时候,把自己打造成一站式购物的“男人的衣柜”,也因此成为中国服装业的领跑者之一。
接下来再看,如果以竞争者为参照,该怎么做营销呢?作者认为,关键不是要比对手做得更好,而是要比对手更早发现冲突,解决冲突。
比如,网约车的出现最早是因为解决了一个冲突:有很多打不到车的乘客,同时有大量闲置的私家车。网约车让乘客更容易叫到车,价格也更便宜。而在这个市场浮现以后,各个平台又用各种办法展开了激烈竞争。有一家网约车平台叫神州专车,它最早请来贝克汉姆代言,但效果没有想象的好。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冲突凸显出来,因为网约车来源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有一段时间,网约车被曝出一些恶性案件后,这个冲突被急剧放大。于是神州专车把营销重点转向安全,强调它的司机是8比1的录取比例,驾龄在3年以上,严审无犯罪记录等等,不断强化自己的安全属性。结果在网约车市场*出重围,占据了一席之地。
还有一种营销战略,是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它不管别人做什么,只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断升级产品,但依然是以解决消费者的冲突为前提的。比如,阿里巴巴最早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是要解决买卖双方想要交易,但信息互相隔绝的冲突。后来,它发现网络交易便利和用户不敢付款之间存在冲突,于是创建了支付宝。再后来,又发现商家众多、产品良莠不齐,但消费者想要买高品质商品,于是创造了天猫。再后来,又发现了网购规模扩大和送货速度慢的冲突,于是又创造了菜鸟。再后来,又发现年轻人喜欢“买买买”,但收入又不够,于是创造了“花呗”。就这样,阿里巴巴通过不断洞察消费者的冲突,并解决用户的冲突,从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总之,这里我们要记住的重点是:需求的本质是冲突,冲突的背后也是需求,营销的关键就是发现并解决消费者的冲突。冲突越大,需求越大;冲突愈烈,卖点越强。发现冲突就意味着发现了满足需求的机会,也就发现了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是理解营销和制定战略的第一步。
顺便说一下,“冲突”理论是一种独创的理论,这个理论和著名的TRIZ理论非常相似——这个理论把冲突作为营销的根本,TRIZ理论则把矛盾看作创新的核心。它们是不谋而合,或者说是一脉相承的。有些人可能知道,TRIZ理论在工程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非常神奇;但在社会和市场领域,TRIZ理论的应用还是新兴的知识,希望将来有机会作进一步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