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个自由编剧,普通人写剧本怎样出售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5-04-12 21:34:00

怎么做一个自由编剧,普通人写剧本怎样出售(1)

怎么做一个自由编剧,普通人写剧本怎样出售(2)

2020年年底,呼和浩特女孩鸟鸟来到上海,进入笑果训练营。短短几个月后,她成为《吐槽大会5》的编剧。一年后,她参加《脱口秀大会4》,讲述了一个关于「社恐」的段子,上了热搜。

鸟鸟有些胆怯,声音轻轻的,仿佛她不是来争大王的。她描述「容貌焦虑」、「丧」、「内向」等令人烦恼的人格特质——这也是许多普通人的困境。

她的表达方式并不丧,而是充满生命力,你能从中感受到犀利,幽默以及愤怒。比如,她说「普通人必须有功能,美人只要存在就行,你不会对着一个花瓶说,它保温吗?」

在脱口秀舞台,鸟鸟终于自由地释放着一名好学生压抑已久的攻击性。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她做了几年自由编剧,接着听家人的话,回到老家呼和浩特,进体制内过平稳人生。三十岁,她已经走完一趟标准的平坦大路,有着优等生的自觉。

但她逐渐意识到,某种程度上,优秀也是另一种规训。她决定搞自己喜欢的喜剧。

一种非常矛盾的特质驱动她的创作。她坦言常常觉得自己很脆弱,但又有好赢的本能——就是喜欢比赛,就是要用成绩证明自己。

理想中的自己,如同「鸟鸟」——她随口取的艺名,可以随时飞翔,也可以落在树上,有种清醒的自由。

作为典型的高敏内向人,她逐渐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活法。

▼ 以下是简单心理与鸟鸟的对话

01 自我攻击——

可能善良,但并不健康

1. 在你的文本里,总能读到针对现实的愤怒。你说有时自己会因为社会现象愤怒得难以入睡,一般是哪些现象呢?

鸟鸟:我经常刷到皇上和臣子对话的视频,一些博主煞有介事地分析哪句话没说对、哪件事没做对,他怎么没掌握到「伴君如伴虎」这一社会本质,导致自己的灭亡。他的意思是,「如果你是聪明人,就该服从这套规则来实现最大化利益」

网上还有个经典题目,假如 A 在欺负 B,你有四种选择 ,加入A一起欺负 B、在旁边看着什么都不说、嘲笑B、去帮助B,前三项都是在帮助霸凌者。看到这种我就会愤怒。

大家好像觉得,如果我也去挑受害者的毛病,说明我比受害者做得好,以后遇到坏蛋的机率更小了。这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走在路上,有人摔跤了,过来一个人指责说你怎么不看路,但就没有人提出,「把这个路上的坑填一填,重新修修路」。我觉得除了修路以外一切讨论都是多余的。但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这样的讨论。

2.有一种说法是,「愤怒」是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但正因为这种高能量,「愤怒」反而有着自己独有的价值。你怎么理解这种情绪?如何与它相处?

鸟鸟:我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可以生气。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该对谁生气。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这个世界以后,我才意识到,不是因为我自己无法适应才有这些问题。当我把愤怒更广泛地指向外界,开始发散愤怒的时候,人格反倒变得健康一些。

现在,如果评论区有人发表和我一样的观点,我会感到安慰。晚上不方便运动,我就看看 B 级片,替代性地释放攻击性,或者打游戏来分散注意力。比如最近,有部电影叫《某种物质》,片子的表达方式就很契合我。那个日渐疯狂的女主角所感受到的,也是我感受到的。发泄方式的严重程度也和我心里一样,真的堪称心理恐怖片。

它让我发现自己平时伤害自己的方式,其实是恐怖的。可能我确实还没能掌握更好地向外攻击的方法,人们把这种特征称为善良。但是伤害自己是善良吗?可能善良,但很可能这并不健康。

3. 最近互联网上关于「弱女文学」的讨论很火。部分女性认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典型的弱女文学,「引导女性走上自毁道路」,你怎样看?

鸟鸟: 一个豆瓣网友讲得非常清楚,ta说:「也没有人说骆驼祥子是弱男文学」。我觉得,文学就是讲弱者的故事,弱者才有故事。

莎士比亚写疯子、老人、抑郁症患者,有部英剧《伦敦生活》也是写生活混乱、家庭破碎的人。这样的人才让人想要看下去。当然有反抗性很强的人物,但悲剧人物也有美感。你能从成功的故事里得到力量,也能从悲伤的故事里得到教训、为ta感怀。这不也是好事吗?为什么我们要抗拒这样的作品呢?

4. 也许,阅读爽文能够缓解作为弱者的焦虑与羞耻感?一种流行的社会情绪是,大家不愿被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是弱者。你怎样看待这种「恐弱症」?

鸟鸟: 这挺可悲的,你恐弱你就不弱了吗?在很大一部分群体眼里,你还是那个弱者。其实读爽文也没问题,但不要否认别人的文化审美,不要说人不应该写真实的世界。你不要规训女作者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我觉得,女作者只要多写、女主人公更多地出现就是好事。

人会害怕过于醒目的东西,但醒目不代表它不应该出现,恰恰它最需要出现在这里。

怎么做一个自由编剧,普通人写剧本怎样出售(3)

《某种物质》

02 脱口秀

让我可以利用缺点来赚钱

1. 有研究证明,高敏内向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刺激,从而压力大、情绪波动强烈、在社交环境易疲劳。人应该变得更钝感。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鸟鸟:确实,作为内向敏感的人,活着容易累。有一天,我约了朋友吃中饭和晚饭,吃完中饭,我便回家睡了一觉再去吃晚饭,否则觉得有点累。累的时候,我特别容易无聊。人需要清醒、有活力,才能觉得什么东西有意思。

我也是上了岁数以后才这样做。之前我会责备自己:「怎么就这么累呢?是我没有能力吗?要不再喝杯咖啡?」有段时间,我回到家没卸妆、没洗脸就睡着了。一回家,就想立刻倒在平面上,这才明白什么是「累了」。后来,我不再自我折磨,决定睡一觉算了。

我现在有点认命,不觉这种根本性的特质能被改变。即使有必要培养钝感,也变不成那样了。你说人有必要有钱吗?有必要那怎么挣呢?

2. 脱口秀舞台上有不少社恐人,在你看来,为什么脱口秀喜剧反而适合他们?这种表达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治愈作用?

鸟鸟: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很喜欢揣摩观众的情绪。观众「哈哈」声代表什么反应?小笑一下是什么反应?鼓掌是因为什么鼓掌?是因为道理讲得好,还是笑得激动,不得不鼓掌?第一天看演出,我便能感受到这个东西。

脱口秀对我的意义是能养活自己。只有把不请自来的负面情绪转化成创作,我才能合理化它的存在。不然,我会问自己为啥这么倒霉,每天要想这么多没用的事?本质上,这份工作就是在负面情绪里找到什么值得上台说,什么能得到观众共鸣、什么被允许说。

我发现脱口秀圈里,那些擅长逗别人开心的人,反而是I人。在局上平静自在的人,可能是E人。很多内向的演员想让场面更有活力、更可控。可能脱口秀给了这些人用使自己非常疲惫的缺点来赚钱的机会吧!这就是命运,所有夺取都在暗中标好了馈赠。

3. 还有一个说法是,高敏内向人很难适应这个现代社会。外向的人更擅长人际交往,不少公司的招聘详情中都有「E人(外向型人格)优先」、「P人(知觉型人格,灵活、随性)勿扰」这类隐性歧视条款。作为一个内向、社恐的人,你觉得这类人适合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她们怎么才能活得更好?

鸟鸟: 我不是很擅长和人打交道。家人从小跟我说,「靠业务吃饭就行」。他们眼中,做工程师是业务,学文科掌握不了业务。说得没错,但是业务的范围可以扩大。我现在做脱口秀,确实也是靠业务吃饭,不是靠谈判技巧吃饭。有的人擅长谈判,他用情感攻略你,这也需要思考非常复杂的人情利益关系。

我更擅长制造产品来和别人交换,世界给每个人的分工如此。当然,人有各自的境遇。不管性格如何,掌握一个技能,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也是环境的问题,不是人格的问题。

怎么做一个自由编剧,普通人写剧本怎样出售(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