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6年实习季拉开帷幕,数百万“职场新人”即将初次踏入社会。面对陌生的职场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家长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期多地人社部门发布的《实习生安全指南》和真实案例,以下四方面建议值得家长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补足法律盲区,建立职场底线思维
今年5月,某高校实习生因擅自签订不平等协议陷入劳务纠纷。家长需提醒孩子:入职前确认《实习三方协议》条款,重点核查薪资结构、工作时长、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特别警惕要求缴纳培训费、押金的公司,此类行为涉嫌违法。同时要强调知识产权意识,避免因疏忽泄露企业机密。
二、细化安全预案,警惕三类高发风险
据教育部统计,实习生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32%)、住宿隐患(28%)、网络诈骗(19%)占比最高。家长可参考以下应对策略:
- 通勤安全:建议提前踩点公司周边交通,避免深夜单独搭乘陌生车辆。如遇加班,可申请企业班车或正规网约车。
- 住宿选择:优先入住企业提供的员工宿舍,若需租房,务必查验房屋产权证明,拒绝群租隔断房。
- 信息防护:警惕冒充HR的钓鱼邮件,涉及转账、证件复印等操作需二次确认。
三、重塑沟通模式,把握职场社交分寸
某互联网大厂2025年调研显示,63%的实习生因沟通问题影响转正。家长应引导孩子:
- 主动确认工作指令:遇到模糊任务时,使用“复述确认法”(如:“您需要我周三前提交三个方案,对吗?”)
- 建立良性反馈机制:每周与直属领导沟通工作进度,避免“埋头苦干却方向偏差”。
- 慎用社交软件:工作群禁用表情包刷屏,私人联系方式添加同事前需评估必要性。
四、构建心理缓冲带,预防“职场玻璃心”
今年初某职场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实习生离职原因中,“心理落差”占比高达41%。家长可通过“情景模拟法”提前预演:
- 角色转换训练:设置“被领导当众批评”“同事推诿责任”等场景,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 挫折教育:分享自身职场故事,强调“犯错不可怕,重复失误才致命”的成长理念。
- 经济观念引导:协助制定实习期收支表,避免陷入“工资不够花”的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已开通“家长护航课堂”,如深圳人社局推出的《职场新人48讲》系列网课,涵盖劳动法解读、应急事件处理等实用内容。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夏天,智慧型家长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注意安全”,而是帮助孩子在真实职场中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优雅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