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国企,劳务派遣工是个尴尬的存在。他们每天和正式工一起上下班,干着一样的活,甚至更辛苦,但他们不是“自己人”。他们的工牌、薪资、福利、年终奖,都和正式工隔着一道墙。更残酷的是,这道墙不是靠努力就能翻过去的。
央国企为什么那么喜欢劳务派遣?无非是三个字:省钱、省事、可抛弃。
省钱:廉价劳动力,随用随弃
国企的正式工,一个人背后是一整套福利体系:五险二金、住房补贴、带薪年假、医疗报销,甚至退休后的养老金都是财政兜底。而劳务派遣呢?工资低、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纳、没有年终奖、没有加班费,连体检都要自己掏钱。
更妙的是,央国企根本不用直接支付派遣工的工资,而是通过劳务公司走账,直接绕开编制控制,财务报表好看得很。你以为自己每个月拿到的那点工资是国企发的?不,是劳务公司扣掉一大笔抽成后,勉强发给你的。
而在业务量大的时候,劳务派遣工可以大批量进来,项目结束了,拍拍屁股走人,国企不需要支付任何赔偿,也不担心“员工”维权。
对央国企来说,这种用人方式比正式招聘划算太多。用一线工人的待遇,干着正式工的活,这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省事:不用管理,出了问题也好甩锅
国企的正式工,招一个要层层审批,走各种手续,甚至要组织考试、政审。而劳务派遣呢?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只要和劳务公司签个合同,想要多少人就来多少人。
你是公司的人吗?不是。你是劳务公司的。你的合同、保险、福利、所有的问题,都归劳务公司管,和央国企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管理层根本不用对你负责。你干得再好,也不会有人关注你的发展;你累得要死,也不会有人考虑给你加薪。
更狠的是,如果项目出了问题,劳务派遣工还成了天然的“背锅侠”。一个合同签出去,出了事,国企可以直接甩锅:“这是劳务公司的人,不是我们的人。”
这就像是企业给自己买了一份“免责保险”——劳务派遣工干活没问题,出了问题,直接踢走。
可抛弃:合同到期就滚蛋,毫无保障
正式工要开除,难如登天。尤其在央国企,一个正式工哪怕再摸鱼,最多调岗,轻易不可能被炒。 但劳务派遣工呢?简单得很,合同到期,不续签,拜拜。
没有赔偿,没有补偿,没有任何理由需要解释。 你哪怕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只要上头一句话:“不续签了”,你立马就得走。没有商量的余地,也没有人会替你说话。
更夸张的是,很多国企会故意把派遣工的合同期限缩短,比如三个月、半年,让你始终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你想申请房贷?对不起,你的合同没有保障;你想安定下来?随时可能失业,你有什么资格谈稳定?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哪怕你拼命干活,熬了五年、十年,还是个派遣工。正式编制?别做梦了,那是留给关系户的。
国企的“双层社会”:正式工与派遣工的天堑鸿沟
在国企,正式工和派遣工,表面上是同事,实际上是两个阶层。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体制内”,一个是随时被抛弃的“临时工”。
正式工有什么?编制、晋升通道、稳定的收入、退休后的保障。派遣工有什么?廉价的工资,和随时失业的风险。
最讽刺的是,很多正式工并不希望劳务派遣工减少,甚至希望他们一直存在。为什么?因为派遣工帮他们干了大量琐碎的活,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还让他们的“编制身份”显得更加珍贵。
有些正式工表面上跟派遣工关系不错,私底下却清楚地划清界限——一起吃饭可以,但别谈编制;一起加班可以,但别聊待遇。大家心照不宣,这是一座无法跨越的鸿沟。
结语:央国企为何离不开劳务派遣?
一句话:他们需要廉价劳动力,需要甩锅的挡箭牌,需要一个随时可抛弃的用工工具。
劳务派遣工,是央国企最好的“免洗用工”——干活的时候要你,出事的时候推开你,想裁员的时候第一个拿你开刀。
这不是个例,而是国企普遍的生存逻辑。
这场游戏里,正式工赢在体制,派遣工输在身份。 而你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