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40年,他对改造事业的热爱有增无减。在大墙内,他为所有人树立起一面镜子,他就是垦华监狱七监区一班管教民警庞立华。从庞立华身上,我们看到应该如何对待荣誉、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责任。
庞立华警官。贾坤鹏/摄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张晓娜 □通讯员 王建泉 报道
早晨7时45分,庞立华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七监区一班。多年来,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提前一刻钟上班,拿好自己的装备,开始一整天的工作。作为管教民警,他要在监区检查卫生和纪律,在车间组织他们劳动,全方位地管理服刑人员。
从北京出发,向东南方向,驾车经过京通快速路、京津高速公路,行驶近170公里,进入清河农场,远远地就可看到几栋灰色建筑和高墙电网,这就是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所属清河分局垦华监狱。
58岁的庞立华现在是垦华监狱七监区一班的管教民警。他从警40年,而在七监区,许多年轻民警的年龄还不足40岁。早在1984年,庞立华就因为成功抓捕逃犯而荣立个人一等功。2016年10月,庞立华负责的一班被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评为优秀班组。他工作细致,经验丰富,被誉为监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对于所取得的成绩,庞立华表现得很谦虚,他常说:“我在我们监区并不是出类拔萃的民警,这个事业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
7月6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走进垦华监狱七监区。
晴雨表与荣辱观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优秀班组的奖牌仍悬挂在一班监舍门口。一班是七监区的第一个门。用庞立华的话说是“咱们班是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走进一班,监舍干净、整洁,10个床位的被子都叠成豆腐块,桌子和地面纤尘不染。两面墙上分别张贴着班组园地和改造晴雨表。
班组园地上设有改造心得、班训、文化角、警官寄语几项。庞立华在警官寄语上写的是健康生活、不断进取、快乐生活这12个大字。
在改造晴雨表上,每月重点考核两项内容:生产和纪律。做到遵规守纪,则用红笔写上“良好”,完成生产任务,就用红笔写上“100%”。反之,则用黑笔写上“一般”或“90%”“95%”。一些服刑人员的当月表现用红笔写完的同时,用黑笔再描一遍,表示“没毛病”但“有瑕疵”。每个月,晴雨表张贴出来,服刑人员都会过来看一看。
考核被扣分的服刑人员,还要写检查。庞立华会要求他们公开念检查,教育自己的同时警示他人。同时在给家人写信时,必须在最后写上一句“我本月犯了何种错误,受到何种处理”。此举一改以往与家人联系时只报喜不报忧的境况,起到了帮教的作用。
晴雨表对服刑人员的作用有多大?
“我认为至少在服刑人员的心里占有一定的位置。晴雨表就是一面镜子,大家照一照,都愿意看到红字,谁也不愿意看到黑字,都找找差距。这也代表了一个脸面,在这个集体生活,黑字很明显,抬头不见低头见,别扭不别扭?我这是无形当中推他们一把。”庞立华说。
服刑人员的情绪被烘托上来,也就跟着感觉走。大家都希望在“改造晴雨表”上得到肯定。时间久了,班组罪犯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违纪行为减少,生产质量显著提高。
“我要来庞警官的班”今年6月24日,七监区组织服刑人员集体收看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节目,节目当期有对庞立华的访谈。
第二天,庞立华在和服刑人员接触时,服刑人员都说:庞警官,咱们昨天播法治进行时了,真好,特别感动。
没过两天,就有一名服刑人员来找庞立华说:“庞警官,我能到您一班去吗?”庞立华说:“咱们七监区每个班都是一班,不能挑。如果一定要来,找监区申请,我双手欢迎!”
因为一班当时已满员,有10人,来一人,就要调走一人。庞立华于是找其中一名服刑人员谈话,这名服刑人员哭着说,我不能离开一班。现在班组有时开大会,庞立华还拿他做例子说:“人家舍不得一班,并不是说舍不得一班的某一个人跟他关系好,不愿离开一班,是舍不得一班这个集体。”
而那名想来一班的服刑人员说:“我在大厅睡觉,我算一班的人行不行?”
庞立华听了此言后非常感动。他赶紧和指导员说,我来做工作。他又找来一班另一名服刑人员谈话,先慢慢渗透说:“我找你来谈话的目的就是想给你调调班。”对方思考了半天同意了,说上哪个班都行。
“我愿意来一班!”今年4月从六班调到一班的服刑人员吴彬(化名),在监区征求他的意见时一点都没犹豫。他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一班是和谐的班组,服刑人员之间关系融洽、和气。庞队长之前开班会经常教育大家如何相处,大家都很注意。而且这个班在干活时,包括每天抬饭、劳动,心是齐的,谁该干什么都积极去干。”
对开班会情有独钟“庞警官开班会是一绝!”七监区副监区长张亮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开班会是庞立华的工作方法之一,每接触一个班组,他都要了解每名罪犯的真实情况、脾气秉性,以便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其次就是经常开班会,及时化解矛盾。
7月5日,庞立华在一班又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就是“吃亏”。原来,一班的10名服刑人员中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23岁。有的人因为年龄大,在干集体工作时总是拖后。
庞立华说:“在服刑的过程中,不能说以老自居,也不能以小自居。有人说,我岁数大了,是不是在公共卫生上少干点,偷奸耍滑,占点便宜。我岁数小,你们是不是得让着我?”
他讲到关于年岁大年岁小的问题,告诉他们在监区大家都是平等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接受改造,年龄不是问题,不能以年龄来逃避做一些公益劳动,应力所能及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一班原来有一名60岁的服刑人员,去年3月份左右,庞立华观察到,他一反常态,沉默不语。原来他的家人已经3个月没来接见,而他每次发信也是有去无回。这名服刑人员家里的特殊情况是,爱人和大女儿一样大。所以他特别担心怕出事情。
由于给家里写的信都没回音,这名服刑人员就在班里散布说,领导肯定扣我信了。庞立华及时召开班会,讲清监区发信的程序,并表示信是服刑人员和家里沟通的桥梁,不可能给断掉。他又告诉服刑人员不能放弃,连续几天不厌其烦地带着服刑人员给家里打电话,电话终于打通了。原来这名服刑人员的爱人是从事旅游工作的,最近接了个旅游团,非常忙碌,并没有别的原因。这名服刑人员的心病终于被庞立华医好了。
“这么多年我对开班会还是情有独钟的。”庞立华很欣赏自己给犯人开班会,每次开完班会基本都会回放一下,听一听自己开主题班会跑没跑题,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哪个地方说得不到位,哪个地方说得还欠缺一点。记得下次开班会时,要给它补上。
有服刑人员对我竖大拇指虽然平时做的一些事情都是琐碎小事,但庞立华说,要把工作做好,从小处说,对得起监区,往大了说,对得起这个职业。
在庞立华看来,工作做得如何,不用干警和*员去评判,在服刑人员那里就有体现。一次,一名服刑人员见到庞立华,就竖起大拇指。庞立华很是不解。
这名服刑人员说:“我观察您多少次了,细小的问题,您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就是打开晾衣房。”原来,晾衣房平时是锁上的。但现在服刑人员都比较爱干净,愿意洗衣物,而乱搭乱藏,不被允许,还会被扣分。有时扣分,就因为晾了一个内裤,乃至服刑人员十天半个月心情都缓不过来。
作为管理者,庞立华说发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条件,把晾衣房打开,让他们把衣服晾出去。
庞立华说,教育改造总是体现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一次,他在值班发药时发现一名72岁的服刑人员当天没有服药。考虑到该人是经常服药的人,于是他就拿着药去询问这名服刑人员的情况。
该服刑人员说:“庞警官,实在对不起,我今天闹肚子,就不想吃药了。”庞警官一看对方正在卫生间方便,所说属实。庞警官就给这名服刑人员讲道理,并从生活上关心他说:“你是长期服药的,有心脏病血压又高,药不能断。再者岁数大了,别着凉,先把药吃了。”以后这名服刑人员再也没有断药。看到发药,他老早就拿着水过来。
“管理罪犯就跟弹钢琴一样”庞立华40年的工作状态基本上大同小异,都在监区。他的父亲也是监狱民警,是清河农场的建设者。
在庞立华看来,自己相当于一个老司机一样,*年头多了,胆子却变小了,想问题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他也经常这样告诫年轻人。
有时下班了,庞立华的大脑也不闲着,一整天的经历就像放电影一样,想想哪个问题处理得不干净,有没有问题隐藏。如果有,他会马上把这个问题告诉带班领导,叮嘱再重点关注一下。一天凌晨4点,因为药品存放问题,庞立华不放心就给同事打去了电话。
庞立华原本是一个粗心的人,他的一个老领导说过他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一个“土八路”。
而在这名老领导身上,庞立华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管理罪犯就跟弹钢琴一样,10个手指都要动。管理服刑人员,不能单单只管理这一件事情,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得想到。处理完两天之后,还得通过他的周边(的人)反馈一下。
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这些工作你不去做,你不找事,事可能找你。你先找事,把事压住了,它就不找你了。”庞立华说管教民警都是自学成才,既是心理学家,又是生产能手,还是揣摩罪犯管理的人类工程师。
长期工作实践后,庞立华悟出,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一种乐趣,越干越有乐趣,越有乐趣越愿意深入。如果把它当成包袱,就越背越沉,干不出成果。只有发自肺腑地去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庞立华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老同志对他说:“这个工作跟工厂不一样,加班加点就出成绩,这个工作你天天睡这,没准儿还出乱子。”40年来,这句话庞立华一直记在心里。
“要把这个工作干好,光喊大口号、大标语是没用的。”庞立华说得把这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去揣摩它,揣摩对了,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的因素,就有一种成就感。
2015年底到2016年初,一班有一名服刑人员,通过心理测试仍属于高危范畴之内。这名服刑人员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了无期,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过他没有房子,只有一个13岁的儿子和一个92岁的老爹。因为没有财产,又要没收全部财产,开具不了证明,减不了刑期。这名服刑人员情绪低落,很郁闷,他的话都是“我没法跟别人比,人家干一天减一天,我干一天加一天”。
庞立华就开始琢磨观察他,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劳动不惜力,还能助人为乐。庞立华就在班里开了一个向榜样学习的小活动,把他的长处都给点了出来,让他觉得民警没有把他忘记。此外,庞立华还经常对他说,去打个电话,听听老爸的声音。这名服刑人员说能听到他爸的声音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庞立华还发现他腰不好,也经常问问,带他看病。这名服刑人员转变很大,现在在班里还能替别人打个背包,自己的生产任务每天都超额完成,在连续两次劳动竞赛中都拿了第一名。
对年轻民警传帮带庞立华常常告诫年轻民警,跟罪犯之间一定要划清界限。他说:人与人相处时间长了之后,会有情感的沟通,警惕性不是有意识放松的,自然而然地温水煮蛙,等你意识到,就跳不出来了。他又说,千万不能过底线,也不能擦底线边走,问寒问暖很正常,但要时刻保持警惕,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混为一谈就麻烦了。
负责十班的管教民警聂秋阳来七监区只有一年。他告诉记者,庞警官工作特别负责,工作经验丰富,各种棘手的事情,难管的罪犯,他都能把事情处理得特别好。尤其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罪犯,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他启发特别大。
而让七监区副监区长张亮感触最深的是,庞立华在给年轻民警传授工作方法时,始终能以对方的身份交给对方应该学的东西。他言传身教,不讲高大上的政治理论,让人特别能接受,而且特实用。
七监区副监区长宋成军则给了庞立华很高的评价,他说庞立华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工作比较细心,能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1978年就参加工作,他是监狱系统和监区的宝贵财富,监区非常需要这样的人,他有经验和能力,还能做到与时俱进。
干一行就爱一行,从警40年的庞立华在大墙内就是这样实践着自己的价值。正如他所说: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无怨无悔,就要尽量把工作做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