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建于哪一年,北京南站更名了吗

首页 > 社会-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23 00:21:18

春运将近,各个火车站开始繁忙起来。北京目前共有五个火车站,如果从马家堡车站的建立算起的话,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北京南站历史最为悠久,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不准“怪物”进京,马家堡站成为北京火车总站

北京南站建于哪一年,北京南站更名了吗(1)

上世纪初明信片上的马家堡站


北京南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马家堡火车站,它的建立和李鸿章的努力分不开。作为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李鸿章是在中国最早主张发展铁路交通的人。他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奏请修建津通铁路,原定的计划是从天津修到通州,可惜建议当时未被采纳。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才下定决心修建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只是路线更改为从天津到卢沟桥,这就是津卢铁路。

当时的铁路、火车站多由洋人承建,三年后,由英国人建造的马家堡车站建成使用,它是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申报》报道说这座车站“屋顶皆用铅皮盖就,不需片瓦寸砖”。由于与津卢铁路、卢汉铁路连轨,马家堡站成为通往沈阳、汉口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它是北京最早的火车始发站、终点站,也是当时北京的火车总站。

马家堡车站的位置在南苑北墙外的马家堡村,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丰台区马家堡村马草河北,与永定门和右安门成“等腰三角形”。当年下了火车,无论从永定门还是右安门进城都要走上四五公里。车站为何建在马家堡而不是永定门呢?

因为当时守旧的清政府还无法接受“火车”这种新鲜的事物,视之为“怪物”,不准火车进北京城。如果车站在永定门正南,也就正对着北京的中轴线和统治中心,守旧派难以接受,计划就不能实施;但是如果正对右安门,又不利于从永定门入城去城东的旅客。最后车站建在马家堡是折中妥协的结果。

慈禧、光绪乘火车“回銮”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天坛成为侵略军的大本营。为了便于运进军需物资,运走掠夺的财富,侵略军扒掉永定门西侧的城墙,将铁路从永定门外的马家堡直接通到天坛西门。慈禧太后一直反对铁路修进城,此时也无可奈何了。

八国联军撤走之后,1901年11月28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到北京。有意思的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坐着马车逃出北京的,而“回銮”时竟然坐着慈禧反对的火车。他们从马家堡车站下车以后,改乘龙车凤辇进永定门回宫。当时为了迎接他们,清廷在马家堡火车站还举行了盛大的迎驾仪式。

后来随着前门东、西车站相继建成,马家堡火车站也就风光不再,渐渐荒芜。虽然马家堡火车站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它对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市政、交通以及促进中国铁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车站周围出现了很多店铺,例如茶棚、缸店、旅店、澡堂子、落子馆等,其中王记茶棚等在整个城南近郊都小有名气。车站周围还盖起一些大的栈房,用于商人存放货物,因此相应的也就有了搬运工人聚集于此成立的“脚行”。可以说,马家堡已经成为当时永定门外最繁华的地段了。

窄轨小火车助力南苑阅兵

为了适应南苑驻军的需要,便于京城守卫和运输军需物资,清廷专门修筑了京苑(从永定门至南苑万字地)轻便铁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铺设,光绪三十三(1907年)3月正式通车。

京苑铁路初为窄轨铁道,轨距仅1米,设有永定门、大红门、营市街等站。铁路归属军队管理,永定门站为军用车站,其他站办理客运业务。清代兰陵忧患生著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南苑驻军》一诗即是赞颂京苑轻便火车的:“一六森严两镇兵,分屯两苑卫神京。来往南苑尤称便,军用火车已畅行。学堂各省一齐开,都为中华养人才。今日指挥试兵法,调他南苑陆军来。”其中“一六”两句指清代的陆军第一镇驻北苑,第六镇驻南苑。“学堂”指各省都可办军校,但毕业生必须送到陆军部参加考试,并且调他们到南苑陆军部,检验其指挥各法,看来当时的南苑是军校学生的演武场。

除了运输军资和军队人员,这条路线的小火车也用来接送嘉宾。1916年10月10日,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建立五周年,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专门在南苑营盘举行大阅兵。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及其他北洋高官一起于南苑演武厅观看。

除了北洋政府的官员外,为了扩大影响,阅兵活动还邀请了各国公使作为特邀嘉宾,当时就使用的京苑轻便火车接送应邀观摩阅兵的嘉宾。小火车分两班由永定门车站开赴南苑,即10日上午8点和9点两个班次,因为要求观摩人员必须上午10点半到场,因此自11点起,前往南苑之马车及小火车,一律暂止交通。

京苑铁路1941年9月改建为标准轨距,并且南延至南苑军用机场,虽然距离上只扩充了几里路,但是却方便了许多,使得南苑直接与京城相通,南苑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俨然成为城南的重要门户。

超期服役的“慢车站”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津卢铁路由丰台向北延伸到马家堡,在距离永定门3公里的马家堡建造客货混运车站。

北京南站建于哪一年,北京南站更名了吗(2)

清末时永定门火车站 瓦德马尔·蒂格森 摄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马家堡站向北移动一公里,在新修的京汉、京沈宽轨铁路旁边建立了马家堡临时停车站,更名为“永定门火车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铁路经永定门延伸到前门,马家堡车站被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在老永定门火车站向西一公里的彭庄村修建了新的永定门车站。1958年,新的永定门车站投入使用,次年老永定门火车站被拆除。

当初在彭庄修建永定门火车站是作为临时车站使用,设计寿命仅为10年,没想到由于历史原因,永定门火车站竟然超期服役了38年(共用了48年),1988年最终改名为北京南站。

永定门火车站自1958年建成后,一直担负着多条干支线铁路的旅客到发和中转业务,特别是各线各次慢车、市郊通勤车、路用列车的终到、始发和过路途经车作业。京郊门头沟的三家店、门头沟镇、木城涧、大台,房山燕化地区、老房山城关、周口店、石楼、良各庄,丰台的丰台镇、大灰厂、长辛店、丰台西站,大兴的魏善庄、西枣林、安定,以及北京周边的高碑店、松林店……都有列车通往永定门车站,永定门车站在当时属于“慢车站”,主要以慢车为主,可以说是所有进京慢车的“收容所”和“集中地”,因此,它的地位无法与北京站相比。

由于乘坐慢车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其中以农民居多,行走的路线又是以郊区县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永定门车站可谓是最平民化的车站了。

北京南站华丽转身

北京南站建于哪一年,北京南站更名了吗(3)

老南站站前广场 北京南站供图


由于永定门车站建设之初就被确定为临时车站,因此在运行的这48年间从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升级改造过。只是1986年在站前广场的西北,修建了一个钢铁大棚式的第二候车室,这就算是永定门车站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造了。永定门火车站相对于迅速发展的北京来说,实在是太不相称了,必须要改变。

1988年,铁路部门重新规划北京地区的车站布局,决定将永定门站更名为“北京南站”。2006年5月9日晚,最后一列火车——北京南站开往乌海西的2141次旅客列车开出后,老北京南站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一晚,所有南站的职工都来到站台,大家用全员到岗的方式与老南站告别。听闻此消息的市民也自发来到老南站,依依不舍地与老南站挥手告别。

2008年8月1日,北京新南站在老南站西南约500米的地方拔地而起,开通运行,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北京南站已成为北京三大火车站之一,2018年春运期间,运输客流量达22万人次左右,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三座车站之一。

知道多一点

清末如何解决火车进城“最后一公里”

为了解决从马家堡车站进城交通不便的问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国人推出了“最后一公里”方案:他们从德国西门子公司直接进口了若干辆当时最先进的有轨电车,兴建了“马永线(马家堡至永定门)”电车线路,全长大约15华里。下了火车的旅客直接换乘有轨电车,可以方便地进城了,因此这条线路一建成就受到了旅客们的欢迎。

有轨电车是一种由直流架空触线供电,由牵引电动机驱动的机械运载车辆,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最初的有轨电车车身是木制的,车身两侧开有玻璃窗,车门为横拉的铁栅栏门,司机在车头前端左侧手握摇把,站立着开车。当时车上没有喇叭,安装的是铃铛,发出“铛铛”的声响,以警示路人,所以电车又被老百姓戏称为“铛铛车”。

“马永线”意义重大,它是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比北京城内的有轨电车要早20多年。这种电车当时在世界上也属于十分先进的交通工具,可惜建成后只行驶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被义和团拆毁了轨道,砸烂了电车。

1918年9月1日《群强报》向市民介绍当年的电车时写道:“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永定门到马家堡安过的电车。这种电车,是在当街马路上铺上铁轨,旁边竖上铁柱,柱上安横梁,梁上悬电线,电车在铁轨上行走,借上边电线的电力,要开就开,要住就住,要快就快,要慢就慢。”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清茹

流程编辑:孙昱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