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选择
因为无论是吃口还是调漂,力的大小都是用浮漂的目数来测量的,想要调好浮漂,必须要清楚线组的配件与浮漂的关系,做好线组搭配。线组包括主线、子线、浮漂、铅坠、鱼钩。这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线组的配件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主要讲的与调漂有关的因素,因钓鱼经验有限,只以涉及调漂因素为主,其他因素若考虑不周,大师们请指教,若是涉及调漂因素,尽可探讨。本节先谈浮漂。
浮漂:浮漂的选择考虑因素很多,我认为通常有三个方面因素要考虑,一是考虑便于抛杆入水,二是考虑水线处于拉直状态,三是浮漂的漂尾一目的吃铅量。
1)便于抛杆入水,浮漂的吃铅量有钓友提供一个公式,5.4米以下的杆,杆长(m)/2=浮漂吃铅量(g)。仅供参考,不讨论其合理性,因是经验性公式。
2)浮漂的吃铅量(g)=(主线号 水深(m))/2,这是钓友的一个经验值,主要是考虑拉直主线,铅重与主线的直径及其入水的长度相关,故有上述的经验算法,可供参考,但这一因素,调漂时必须要考虑,如果浮漂的吃铅量不能拉直水线(入水主线称为水线),吃口产生的力量需要先拉直水线后,剩余力量产生的信号才能传递到浮漂上,引起目数变化,所以,精准调漂此因素必须考虑。
3)1目吃铅量:通俗说法就是浮漂的漂尾一目可以产生多大的上铅力,反过来说,就是1g可以使浮漂产生多少目的变化。一只浮漂的目数为量程,那一个浮漂最大测量的力的大小,只要不换浮漂,也没有吃水等其他因素影响,对于一只浮漂可测量的力的大小范围是一定的,同时,目数变化与力的大小也是成正比的。1目的吃铅量小,同样大小的力,目数就会显示较大数值,同时,因一只浮漂的目数是一定的,可以测量的最大力也就确定了。简而言之,以测沟重为例,同一个钩子不同的浮漂,因1目的吃铅量不同,所测出的钩重目数也不同。1目吃铅量小的浮漂测量的钩重目数大,1目吃铅量大的浮漂测出的钩重目数小。这个概念将来在讨论调漂与吃口漂相时会用到。这里要明确的是,1目吃铅量与浮漂吃铅量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吃铅量的浮漂,1目的吃铅量可以大不相同,这与浮漂的形式、材质等因素都有关系,为了简单化,直接用浮漂目数变化来测钩重、饵重、吃口等力的变化。也就是说,吃口产生的同样大小的力,1目吃铅量大小决定着浮漂目数的变化大小,所以,浮漂的灵敏度不是由浮漂的吃铅量决定的,而是由浮漂1目的吃铅量决定的。
浮漂1目吃铅量多是由浮漂的漂尾粗细及一目长短所决定的浮力来测量的,因此,1目吃铅量的选择就从浮漂的直径、一目的长度及材质等方面来粗略选择,然后通过测量所用的配件来得到目数的变化值。为了降低1目吃铅量,会选择漂尾较细的浮漂,浮漂的漂尾太细,视力不好的,看不清,因此,有人选用加粗尾。
加粗尾:由于加粗尾1目产生的上铅力大,如要产生较大的漂相变化,同样的力产生的浮漂目数变化较小,为保证浮漂的灵敏度,测量所用的漂尾必须是细尾部分,因此,钓目要把加粗尾目数让出来,即钓目=加粗尾目数 1,才能保证浮漂的灵敏度处于细尾1目吃铅力的大小。
若要精准调漂,浮漂选择必须考虑周全,精准调漂不在调漂过程中,而在调漂之外线组的搭配与状态设计。下一篇讨论线组其他配件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