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一看到介绍台钓大鱼双铅线组,就会马上的“想当然”为下钩是跑铅的配置,从而引发出更“想当然”的灵顿、甚至钓小鱼怎么样的“说法”,更有甚者上来就说这会缠线......其实,这些言论都太过于“想当然”。下边,咱们就结合大家的问题,专门的给大家解读这个:轻松就能把普通线组变成双铅线组;抗流水更有效;钓大鱼别人没口你有口~号称钓大鱼最灵敏的“台钓双铅大鱼线组”——尤其,如何正确使用,和关键的如何调钓~(近期我们还有专门的调漂演示视频)
下图为配单铅子线全貌:
首先说前提,因为凡事都要有前提,否则那就成了抬杠或不成立。台钓的这个双铅线组,定位于两点前提,一个是钓大鱼;一个就是抗流水。反而第一不适用的方面就是钓小鱼。这个线组只需要正常的换子线步骤,就能轻松的实现常规线组变成“双铅”线组。而且针对不同的鱼情和不同的使用,调钓也是很容易的。不过许多朋友不太理解,甚至怀疑不说调钓和用法是保密,那么,咱们今天就来个“解密”。这是图文版,之后马上就上视频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双铅悬坠钓法”实用的调钓解密这种钓法常被应用于垂钓较大青鱼或草鱼的时候,尤其大家普遍反映鱼口不好甚至全领域没口的时候,这种钓法往往能发挥出“神奇”的效果。因为大鱼的线组过于粗壮,进而在鱼下底不好或试饵严重的时候,常规的“笨钓”根本看不到“鱼口”。所以此类线组的这种钓法,就成了许多垂钓青鱼、草鱼高手的制胜法宝。
“双铅悬坠钓法”线组状态——钓鱼时,主线配铅上移到合适位置(飞铅),子线配铅上移至顶端(挨近八字环)。此时主线铅的飞铅位置由起浮鱼层和半水流层的位置而定。子线配铅的“用量”宗旨是起浮鱼层高或水流小,越少配铅;主钓底层或下层有水流就多配铅。子线配铅虽然悬浮,但会明显增加线组的稳定性。
此时调钓策略——空钩半水、上钩挂饵确定调目,而后下钩带饵找底,开钓。由于我们使用此类线组主钓偏大的青鱼和草鱼等“大物”,所以使用的钓饵多为螺蛳、玉米、皮筋颗粒等,很容易实现上钩带饵调漂。实际举例,我们空钩半水上钩挂2粒大小适中的玉米调5目,之后,我们只要下钩再上饵找底,确定钓6目左右即可。此时的钩饵状态就是上钩玉米悬浮、下(长)子线接近垂直状态,下钩饵触底。根据实际的需要,还可以上拉浮漂,叫下饵明显躺底。
(下图和视频为了演示出子线带铅,所以下移到这个位置。实际此钓法垂钓,子线铅最常用的状态是挨近八字环)
抗走水、大风天气的“大跑铅”调钓解密这里依旧要说前提,因为有人回复,水库开闸你还跑铅钓?是,这种前提钓箱都冲跑了......凡事都是基于前提和范围存在的,钓鱼的方方面面也不例外。这里说的是跑铅钓法可以有效对抗水流和大风走水的前提下,此线组的“大跑铅甚至双跑铅”,能实现稳定性更好。
“大跑铅”线组状态——钓鱼时,主线高飞铅甚至上移到漂座位置,子线铅坠躺底;甚至此时可以双子线加铅躺底,这样是相对最稳定的线组跑铅形式。注意,此时的子线铅量不宜过小。
此时调钓策略——无钩半水调漂确定调目,主线铅此时在八字环位置,只要保证主线铅为悬浮即可。而后找底确定钓目,再绑上子线开钓即可(注意,此时的找底可以是主线铅找底,也可以是子线加铅后找底,意思一样,区别仅是八字环是触底还是离底)。举例,此时线组不带子线调5目,而后找底到6目(主线铅找底),这时,上推主线铅坠,再加上配有单铅或双铅的子线,确定钓目,开始跑铅垂钓即可。
注意,此时由于子线配铅较大,甚至双铅,入水下底速度较快,水线必然更加倾斜一些,会常见导致钓目小于6目,但无需纠结那因为水线倾斜的一两目。反而此时要注意下边双铅的用量要结合实际调整,原则是“够用”就行,不要过大。
(下图仅为池底双铅示意,漂桶里拍不出来实际效果,就用了个老图)
兼顾鱼情最强的“不灵不顿”调钓解密这种调钓是许多人最“纠结”的此线组状态。即,上钩悬浮,下钩铅到底跑铅的形态。这一般应用于鱼情不明,甚至赌鱼开口较好的综合性使用;也作为应对一般性风天和走水的时候使用。
“不灵不顿”线组状态——钓鱼时,主线配铅位置随意,可根据实际随便调整位置(尤其抗水流,一般需要上提主线铅的位置)。子线状态此时是上钩带饵悬浮,下钩子线跑铅。这被称为此线组的“不灵不顿”状态。
此时调钓策略——先取下子线上的配铅,而后上钩带饵,空钩半水找调目。之后,加上子线配铅,调整好铅坠在长子线上的位置即可找底垂钓。实际举例:此时上钩带饵、半水调漂5目后——下子线加配铅,调整好上下太空豆的位置,而后找底钓3-5目。如果此种调钓是应对走水的应用,或追求稳定性的钓法,此时的子线配铅更不宜太小。
后续提醒提醒,钓鱼的调钓相关可以用基础物理知识理解,但一定不要尝试用初级的理论物理去“生搬硬套”实际的状态和运动,因为理论物理的前提是:理想状态或真空环境下,只认为一个抽象的点或线——那和实际的线组状态、调钓、运动的现象反而可能是不一样的。否则也不会有更高级的实用物理的系列学科了。
简单举例,实际我们钓鱼过程中的水线都是带有弧度、弯曲的、倾斜的,绝没有一些朋友脑子或认识中的“绷直”。举例就像风筝力度快把人拉起来了,此时的线也是个很大的弧度。实际的垂钓,许多也不同于我们试漂桶中的状态,因为许多环境干扰下的线组和实验现象不一定完全一样。这就像一些视频中拍摄的鱼就饵现象,那反而只代表其鱼情和环境,而不能代表广义、异地的垂钓。
谁的?谁的?结尾最后用一个问题解答结尾:这个线组,是从台钓盛行开始时候就有的,不是达奇老牛发明的。只是我本人也使用20来年的一种线组而已,近些年重点重提,是如今各地区钓“大物”都有盛行的趋势。其实在包括达奇网站在内的许多地方,网上我也都说了好几年了——在这里常见许多朋友的说法各异,有的说:对,某某钓青鱼名人就是这种线组,不是你发明的......;也有的说:你发明的这线组看着就缠线......这些在本号相关的图文文章和视频下的回复中,都能找到。说这些,是重申这线组我只是介绍给大家......包括饵料配方,也都是谈不上谁发明的......这需要我们首先的认识,许多东西绝不是您第一次看谁用或谁出名就是谁发明的。其次,我们应该在条件和鱼情下,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线组包括钓法。这些使用、适用的前提一定要看清,这其实才是我们科学、理智、客观钓鱼的根本。也是本文提醒的重点。
扩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