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优劣势与应对措施
钟景勇,彭菊蓉
避雨栽培是以避雨为目的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让经济作物免于雨水冲淋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无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它不仅可以减少病害侵染,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扩大葡萄的种植区域,丰富品种结构,在中国南方葡萄种植区应用广泛,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生产实践中,种植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的优点和劣势,以便在生产实际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避雨栽培的优势,规避其劣势,种出高品质产品,实现高效益生产。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优点
扩大适栽范围
南方栽种的葡萄品种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基本上是适于暖湿地区、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交种巨峰系,品质更优的欧亚种因不耐湿、不抗病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推广。随着避雨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更新,使得在北方干燥气候条件下才能很好生长的欧亚种葡萄在南方基本都能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适栽范围不断扩大,如‘红提’‘金手指’‘紫甜无核’等(图 1)。
a.‘红提’
b.‘金手指’
c.‘紫甜无核’
减轻病害发生
在南方葡萄的生长期,尤其是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果实膨大直至成熟期,正值春雨绵绵,梅雨集中的季节,在这种多湿条件下,为害葡萄的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病菌繁殖快、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欧亚种葡萄,在南方多湿条件下露地栽培 基 本 不 能 形 成 经 济 产量。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后,人为创造了抑制病害发生的小环境,有效降低了葡萄园中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杜绝了一些病菌的传播,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南方地区多雨、湿度大,露地栽种葡萄极易发病,要控制病害发生与蔓延,就必须加大农药使用的频率;采用避雨栽培后,病害得到有效抑制,用药次数比露地栽培减少一半以上,相应用药量也随之减少,同时也可以节省喷药用工;另外增加避雨设施后,由于葡萄园畦面避免或减少了雨淋,因而与露地栽培相比,肥料淋失减少,肥料利用率提高。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省药、省工、省肥,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提高果实品质
避雨设施的应用能很好解决雨季栽植行湿度过大的问题,葡萄园中的土壤含水量可以根据葡萄需水要求进行人为控制,能做到水肥的均衡供应,对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有很大作用。
方便农事操作
葡萄萌芽后至套袋这段时间,是葡萄各项管理活动最为集中的时期,基本占全年葡萄管理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在南方,这期间恰逢多雨季节,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各项农事活动往往因下雨而不能及时完成,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与品质。特别是需要保果处理的葡萄品种,保果操作一般要在花后 2 天内完成,时间要求短,如遇下雨,将影响务工和操作,用药浓度也不好把控,稍有不慎,保果效果不好,影响一年的产量与效益。搭建避雨设施后,雨水淋不到枝蔓、花穗、果串,抹芽、绑蔓、摘心、整穗、浸穗、喷药、套袋等农事操作受天气制约小,不误农时。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缺点
造成叶果灼伤
南方夏季气温普遍高,若在搭建葡萄避雨棚时,膜顶离架面距离不够,未留通风带或宽度留得不够,会造成棚内热气得不到及时排散,造成叶片、果实灼伤。
影响花果质量
葡萄避雨棚内温度普遍较高,若避雨棚设计得不合理,高温现象将更加突出,将直接影响葡萄花穗形成与果实品质。在萌芽期,则会出现萌芽不整齐,造成花穗退化现象;在新稍生长期,易出现新梢徒长、节间变长等现象,造成花芽分化不良;在果实成熟期,则会造成果实着色浅、果皮粗糙、糖酸比下降等现象。
影响成熟时期
由 于 在 葡 萄 行 间 棚 上 覆 膜, 会 使 光 照 减弱, 光 合 利 用 率 降 低, 加 之 闷 热 时 棚 内 温 度偏高,常导致枝蔓徒长,节间增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淡,制造养分能力减弱,营养积累较少,从 而 影 响 花 芽 分 化, 造 成 果 实 着 色 和 成 熟 时期推迟。
应对措施
在南方种植葡萄,无论是选择较抗病的欧美种葡萄(如‘夏黑’‘阳光玫瑰’等),还是选择不抗病的欧亚种葡萄(如‘红提’‘金手指’‘紫甜无核’等),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尽量采取避雨设施栽培(图 2)。发挥避雨栽培的长处,克服其劣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图 2 葡萄避雨栽培
避免叶果灼伤
对于新建避雨葡萄园,在避雨设施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南方夏季高温的特点,适当加大棚膜和棚架的间距,提升避雨棚与叶幕层的高度,留足通风带。对于老果园,应在冬季修剪后适当降低架面高度,或对避雨棚进行改造,加大通风带的距离。在高温天气连续出现时,应该及时揭膜,以降低棚温,增加空气流通。
选择优质棚膜
避雨棚薄膜应选择淡蓝色或者淡紫色薄膜,其有效光通过率最大,能够被葡萄叶片最大限度地吸收。同时建议每年更换 1 次棚膜,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在棚膜上逐渐沉积,薄膜透光率会逐渐降低,影响葡萄品质。
重视综合防控
避雨栽培在病虫防控方面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应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并随时观察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蓟马、红蜘蛛、凤蝶、蚧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加以防治,药剂使用要安全化、合理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