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永丰村中的苏氏宗祠。 资料图片
永丰村中的古宅。 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它们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2020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启动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截至目前,已有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即日起,假日生活版推出“走进传统村落”系列报道,让曾经“散落民间人不识”的古朴村落,重新回归我们的视线。
永丰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境内,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腹地。村内保留了完整的青山塔、希贤桥、三畏堂、和会桥、希范堂、苏氏宗祠、海宁学舍等古建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皖南多山,多水,多美景。
其中,有的久负盛名。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的宏村;纵深千尺,不及汪伦送别之情的桃花潭……那是一幅幅横亘在皖南大地上的画卷。
有的,则犹如深巷之中的一坛醇酒,待你走近几步,斟上一杯,芳香自会扑鼻。永丰,便是如此。
曲径通幽处永丰花木深
驱车而往,一路蜿蜒曲折,直至曲径通幽之处,豁然开朗。
永丰村三面环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过。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底地依次而建,错落有致。整个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而又有序,由南向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独具匠心。
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东晋太和年间,汉相曹参十九世孙曹沛辞官归隐于此。南宋建炎年间,苏辙玄孙苏继芳迁居于此。明朝洪武年间,杜荀鹤后裔迁居于此。于是,此处聚居了曹、苏、杜三大姓氏家族。永丰村的历史多半便是三大家族的历史,如今村民的祖先,也多是三大家族中人。
这里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别看村子小,却曾孕育出一些风云人物。元代广东肃政廉访司副使杜国贤、近代镇海战役中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杜冠英、徽商巨擘苏成美、知名学者苏继庼、杜草甬等名人大家,都来自永丰。
这里也是革命老区。1934年12月,中共秧溪区委*曹祥麟在这一带成功组织领导了打击土豪劣绅、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史称“杜家村暴动”。
想不到吧,这处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村落,也曾风云激荡,汹涌澎湃。
小巷里的石板路,轻轻踩上去,仿佛能够感受到石缝间苔藓的呼吸。巷子窄窄的,仅能容一人通过,只怕那时的情侣也羞于并肩同行。路边的沟渠里是缓缓流过的溪水,还有鱼儿时不时扑腾一下。斑驳的墙上旧时的痕迹依稀可见,满是记忆。
你不禁会猜,几百年前的此刻,是否也曾有人如自己一般,一步步走过这些石阶,不经意间,触碰过墙上的粉漆。那时,他会想什么,又会怀着怎样的心情。
时光啊,就像在路上堵了车,便也摇下车窗,悠然欣赏起这里的风景来。昨天和今天,这么近。
忠义炳千秋今古共悠悠
永丰村,于2008年由原卓村、岭下村合并组建而成。
村北侧,是岭下古村落。
村口,坐落着永丰古牌坊群。
牌坊群共有5座,均为清朝时期当地苏氏门人所建,因此被称为岭下苏村牌坊群。
从牌坊的建制格局和规模来看,岭下苏村牌坊群仅次棠樾牌坊群,是皖南地区屈指可数的牌坊建筑艺术代表作,也是安徽省第二大古牌坊建筑群。
5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大体相似。牌坊主要构件采用当地的白麻石制作,其中龙门枋、题字牌、圣旨牌、花板均采用青石制作,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粗大的立柱上平琢浑磨,不加雕饰,全部刻有对称的阳文楹联。额枋和月梁上勾勒了简单的云纹图案,雀替、匾额和檐角均饰有花纹图案。整个牌坊群看上去古朴典雅,端庄厚重,历史的沧桑气息扑面而来。
其中历史意义最大的是忠义坊,系清光绪年间立,为表彰岭下“苏百万”苏成美。据苏氏族谱记载:“光绪三年,晋省旱,(苏成美)首先捐赈(白银千二百两),经前皖抚长白中丞裕禄奏请建坊,旌表乐善好施。”额枋上的横批是“光争日月”,两根立柱的楹联是“毕生清操瑶池雪,垂世高名海岳云”。
进村不远,便能遇到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又名六甲祠、显荣公祠,是当地苏氏子孙为祭祀自己的祖先而建的祠堂。苏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二十八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于清同治年间重修。
苏氏宗祠和其他祠堂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祠堂大门朝北,二是门上方顶端有一堵云中龙的马头墙。
该祠为三进五开间建筑形制,总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原大门口竖立石狮一对,高约2米;祠内描金绘彩与古徽州祠堂质朴大方的风格迥然不同。祠堂第三进(寝殿)楼上左右两边各伸出一耳房,这也是古徽州祠堂格局中所没有的。
其中,寝殿前有石狮栏杆,嵌有青石浮雕7块,刻有飞禽走兽,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立体感很强。在梁上轩下和斜撑雕刻有双狮戏球、人物故事,为皖南地区仅见。
不过,在岭下古村落里,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杜冠英故居——希范堂。
杜冠英,字芸生,号徵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法国人孤拔率远东舰队进犯镇海,杜冠英指挥击沉两艘军舰,孤拔的座舰中弹多发,孤拔身受重伤,狼狈逃窜,后死于澎湖岛。
希范堂是杜冠英的故居,是黄山区现存仅有的一幢清代官员住宅。建于光绪年间,三进开间,左右有多间厢房的四水归堂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前进为门厅,二进为堂厅,后进是两层走马楼。斗拱、雀替、梁托均系木雕龙凤,木雕花门窗保存完好。堂厅内悬挂有“希范堂”三字匾额一块。整个建筑精致,屋内雕刻精美,饰有各种人物花卉,珍禽异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堂厅和房内摆设各式家具均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制作。大门前条石铺设,后园假山水池、竹木花卉,错落有致。
除此之外,永丰村还保存着五福会、龙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道文化大餐,都是满满的皖南风味。
流水人家绕未减旧时颜
2015年,闫峰放弃了在上海从事多年的设计工作,来到了永丰村。
后来,他在永丰村建设了融合民宿、染坊、酿酒、陶艺等功能的“山里研工社传统手艺研习基地”。
闫峰说,我们的农民不仅仅生产粮食,也生产智慧,这里有设计的源泉。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永丰村有一种潜藏的美丽,这里的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山水风光都深深吸引着我。”闫峰笑着说。
为了保护永丰村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当地成立了覆盖全乡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组,设专人管理该乡的各类文物单位,重点是永丰村的古村落保护工作。
当地精心编制乡域总体规划、古村落保护规划和人文旅游规划,并使之与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相呼应。按照先急后缓、先布点再连片,实行有序有效的保护,节点式联动式的开发。
近3年来,永丰村所在的永丰乡政府加大投入,投资1000余万元,完善了古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古青石板道路、半月塘、拦河坝、宗祠广场和原有的村庄排水系统,建设了洙溪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带,启动绿化、亮化、硬化,建设生态停车场、仿古公共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
黄山区文物事务中心投入了130万元,维修苏氏宗祠、希范堂、五福庙以及濒临倒塌的苏家私塾海宁学舍等重点文物。
目前,永丰村所有古建一律不再拆除及易地迁移;古村落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控制带已经划定,古建筑中心区域不得建新房。
如此一来,永丰村古宅、古河、古道、古桥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可谓处处小桥流水人家。
漫步村中,风中满是淡淡的花香。各种各样的鸟鸣,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总会让人觉得,如果在这里生活的话,那就是自带背景音乐的人生,一定很享受。
如果在路边看到一片花海,请不要径直迈步进入,不然,总会惊起群群飞鸟。
天一黑,路上的行人就渐渐少了,灯光渐渐熄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天星光和蛙声一片。
伴着潺潺水声,稳稳睡上一觉,直到太阳高升。永丰之美,美在这份自然与惬意。
游览贴士
到达永丰村后,可沿洙溪河自东南向西北,逆流而上进行游览。
洙溪河下游,为原卓村界。依次经过希贤桥、沿河步道、花门楼原址、阚睦里古巷道。途中有农家乐和民宿可供休息。
再往北去,途经岭下苏村牌坊群,进入岭下古村落界。继续沿洙溪河行走,一路可经过苏氏宗祠、半月塘、育才小学遗址、海宁学舍和杜冠英故居。
如此往返一遭,徐徐而行,需大半日时间。
要是累了,就返程。当年的新茶,时令的蔬菜、瓜果和菌菇,正宗的徽州土菜,都等待着你。
若是喜欢亲近自然,可在村中寻一向导,村外的青山,便是好去处。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