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青
但要将这两个国雅的东西联姻和跨界,长久以来只停留在文化上的美好愿望。原因无他,茶里面的风味物质非常复杂,当这些物质跟酒放在一起,会产生很多不可控的变化。既要保持酒的原本风味,又要凸显对应茶种香气,还要维护茶酒的稳定性,在制成工艺上是极其困难的。这也让中国历史上没有茶酒融合的传统技艺可循。
如果以日本为镜,日本茶梅酒的特性之一是浊酒,因为茶里面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各样多酚酶物质,它跟酒融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沉淀,没有办法做到清澈。而这又不符合中国人的品饮习惯。
现在我们喝到的很多茶酒,用茶的提取物跟酒去拼配,或者尝试用茶叶发酵来生产茶酒,其实抽掉了工艺承载的全部匠心风骨,徒留下了茶酒的外在形态。
既然要做茶梅酒,第一要保持青梅酒的特质,酸甜可口、开胃、适饮,第二必须体现茶的原生风味,包括茶树品种的香气、工艺的香气、特定地域的香气乃至制茶匠人的制茶理念,梅见庞大的研发团队为此用了很长时间,在现有的6大茶类里去研究茶跟酒的契合。
基于对原生风土的坚持和在技艺创新上的全力以赴,从西湖龙井、峨眉高山茶,到白茶、生普、熟普、黑茶,再到不同风格的红茶,包括祁门红、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几乎所有风土明确的中国茶,梅见都从茶种对应的核心原产地,找到它传统手工艺的匠人拿了原料来做研发。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孝文
数千次试验,最终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通过多种梅果的调和,调整梅酒的酸度和甜度,可以协调茶叶中茶多酚与氨基酸带来的苦涩味,而茶叶的香气又能充分进入酒体之中,令茶叶风味的鲜爽与梅酒的酸甜相得益彰。
原产地是梅果的“出身”,茶亦如此。四川大邑、广东普宁、福建诏安,梅见研发团队对中国所有核心青梅产区不同品种的原生梅种和它们在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香气风味变化,做了长达5年的挖掘和跟踪。
而在茶的选择上,梅见选取的都是不同原生属地的顶级茶种。2021年8月,梅见在福建安溪推出的第一款茶梅酒“大师茶梅酒”,由“八马”乌龙茶汤与梅见青梅酒酿制而成。八马茶业以做安溪铁观音成名,其掌门人王文礼亦是乌龙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今年初春,联合福鼎白茶头部品牌“品品香”,梅见再次推出“非遗限定白茶梅酒”。这款茶梅酒限量发售,选用“白毫银针”与梅见青梅酒相配。制作过程中,同样由品品香非遗传承人林振传把关,让“非遗限定白茶梅酒”不仅能喝到梅香,同时还能喝到白茶香气,甚至让白毫银针的毫香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非遗白毫银针茶梅酒
而接下来梅见即将推出的大红袍茶梅酒,采用非遗大师陈孝文监制的大红袍,源自中国岩茶核心产地武夷山。陈氏一族,武夷山著名制茶世家,制茶历史近三百年,而陈孝文24岁时就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成为茶行业内美谈。
在他监制下的大红袍,茶汤滋味甘醇,兰香浮动,与精选9成熟诏安青竹梅,2年陈手工单一高粱酒,与黄冰糖混合入坛,浸泡熟化 270 天,令大红袍的香醇甘活与梅酒的清灵花果香充分融合,无论在风味、口感还是外观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大红袍茶梅酒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不同区域的茶、不同区域的青梅与不同区域的酿酒方式,风土的差别为它们的融合带来各具特色的风味,也造就了梅见茶梅酒根植于传统雅文化的方向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