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大自然是个神奇的宝藏库,植物们为了适应环境,获得一席生存之地,努力把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散发出来。这不花小的植物们就想办法了,它们为了吸引传粉者的注意,把自己的叶子、萼片、枝条等各个部位都利用起来了。叶子花就属于其中的一种,把叶片进化成了五颜六色的苞片来吸引昆虫传粉。
叶子花吸引蝴蝶
叶子花是紫茉莉科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Comm. ex Juss.)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包括巴西、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家在内。其为常绿藤状灌木,全世界有原种14-18种。
叶子花最早是被法国人发现的。1767年,法国植物学家Philibert Commerson跟随法国环球航海舰队进行环球探险考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郊外发现了一种开紫色花、枝有刺的植物,他采集了植物标本,后来经确认其为紫茉莉科的新物种。为纪念本次探险考察的航海舰队司令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a,就以其名字(Bougainvillea)命名了这个新物种。叶子花的发现和命名成为了法国人长期的骄傲。不过叶子花在全球的传播,英国人作出的贡献更大。
1768年,英国人也在巴西发现了叶子花,不过花的颜色是砖红色。英国作为拥有众多殖民地的强国,自1779年,通过皇家植物园——邱园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叶子花,足迹遍布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如今这些国家已成为了叶子花种植大国。如叶子花的国际登录中心就在印度农业研究所。
叶子花引入中国相对较晚。英国人马凯博士于1872年从英国将叶子花引种到中国台湾,20世纪40年代,才从台湾引至厦门,到50年代,国内南部各省市陆续引种栽培,最终在80年代时,华南地区被大范围推广种植。现在叶子花在全国广泛栽种,由于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一般栽种在温室内;南方则在云南、福建、广西等地形成了大型种植基地。
中国地域宽广,叶子花在不同的地区,称呼有所不同,别称很多,可谓呼应了“百里不同风”。三片叶状花苞片,合生呈三角形,在《华北习见观赏植物》里被称为“三角花”,在厦门、广西等大部分地区被叫作“三角梅”。由于枝有刺,在华南地带,也被称为“簕杜鹃”,簕指的是植物的刺。香港一带据其拉丁名Bougainvillea的读音直译为“宝巾花”。《台湾植物志》里则为其取了个特别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小叶九重葛”。
叶子花是攀援状灌木,少数种可长成15米以上的高大乔木。其单叶互生;枝有刺;花两性,通常三朵簇生,外包三片颜色鲜艳的叶状苞片;果实为瘦果圆柱形或棍棒状瘦果,有5个棱角,但通常情况下,花粉和胚的活性很低, 很难授粉结果,严重制约了杂交育种。叶子花结果难,导致其多使用嫁接、压条、扦插等方法繁殖。
叶子花的原生种虽然较多,但只有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毛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Willd.)和秘鲁叶子花(Bougainvillea peruvianaHumboldi & Bonpiand)3个种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它们是叶子花现有主要园艺品种的育种亲本,其中光叶子花和毛叶子花最大的区别是,光叶子花的叶和花管无毛或稀疏柔毛;毛叶子花的叶和花管布满密密麻麻的柔毛。目前叶子花品种丰富,在国际登录中心有300多个栽培品种被记录和标准化。
光叶子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毛叶子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叶子核心的观赏部位可不是花,而是花色彩斑斓的苞片。苞片着生在花序下或花梗基部,为变态叶。苞叶有明显的苞脉,中脉与花梗合生。叶子花的苞叶纸质,质地较薄,色泽丰富,一般三片为一组,四片一组的非常稀少罕见。苞叶颜色颜色丰富,常分为红、粉、紫、黄、白及混色等六大色系,这几大色系中还有众多过渡色。三角梅苞片的颜色从幼嫩至成熟期间颜色变化范围非常大,呈现一系列变化,观赏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