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造成体内贮存铁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所引起的贫血。
缺铁的原因有哪些?
贫血有多种病因,其中缺铁较常见,即“缺铁性贫血”。缺铁的原因包括:
●大量失血:可缓慢或突然发生,是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身体无法从食物中吸收足够的铁:可发生于接受过胃部或肠道手术的患者。
●食物中的铁含量不足:可见于饮用不含铁的奶的婴儿。
贫血的症状是什么?
许多患者没有症状,可能的表现如下:
●易激惹
●感觉疲劳或乏力,尤其是在尝试锻炼或爬楼梯时
●头痛
●胸痛或呼吸困难
有针对性调查吗?
有,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贫血筛查的常用指标(见表1)。对于铁缺乏筛查,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人群铁缺乏筛查方法标准,并于2015年颁布《WS/T 465-2015人群铁缺乏筛查方法》。推荐铁缺乏判定界值(见表2)。通过贮存铁水平与贫血表征来判断缺铁性贫血被广泛接受。
名词解释
●血清(血浆)铁蛋白(SF)
血液中储存铁的一种蛋白质,可反映机体铁储存状况,铁储备不足时,水平下降。在机体炎症或疾病状况下,血清(血浆)铁蛋白水平会升高。
●C-反应蛋白(CRP)
作为判断血清(血浆)铁蛋白水平是否假性升高的参考指标。
●α1-酸性糖蛋白(AGP)
作为判断血清(血浆)铁蛋白水平是否假性升高的参考指标。
多久筛查,如何治疗?
孕妇应于孕早期、孕中期、晚期进行筛查,其他人群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
缺铁性贫血以口服铁剂治疗为主。如不能耐受口服铁剂、依从性差或口服铁剂治疗效果不佳,需采用静脉铁剂治疗。影响生理机能的急性或严重缺铁性贫血可采用红细胞输注治疗。
缺铁性贫血治疗结束后,每年应至少检查3次血红蛋白和全血细胞计数,若结果正常,则无需进一步治疗,若不正常则应进行治疗。
个体防治建议
1、一般人群
①通过食物多样性和平衡膳食,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②如确定为缺铁性贫血,应增加摄入富含铁、维生素C等微量营养素的食物。减少摄入植酸、多酚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应增加富含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的食物。
③如有条件,可寻求营养师的配餐指导以实现合理膳食。
④鼓励使用营养强化食品、营养补充食品、营养配方食品和膳食营养素补充剂。
2、孕妇及乳母
①每日摄入绿叶蔬菜,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400μg/d。
②孕中、晚期应每日增加20~50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或血液,乳母应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建议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
③不宜饮用浓茶、咖啡。
④根据铁营养及贫血状况,可使用营养强化的食物和膳食营养素补充剂。孕妇个体应补充营养素补充剂,每日补充5~60mg元素铁,持续整个孕期。也可每周一次补充,补充120mg元素铁、2800μg叶酸,持续整个孕期。
⑤根据铁营养及贫血状况,可使用营养补充食品,如孕妇、乳母营养补充食品。
3、老年人
① 摄入充足的食物,保证大豆制品、乳制品的摄入。
②适量增加瘦肉、禽、鱼、动物肝脏、血的摄入。
③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④饭前、饭后1h内不宜饮用浓茶、咖啡。
⑤鼓励膳食摄入不足或者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人使用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营养素补充剂和强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