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收集声音的器官,眼睛可以闭上,耳朵却不能,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
噪声困扰,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睡觉的时候,被冲水马桶的声音吵醒后,马路上的汽车噪声,风雨声都变得格外清晰,在昏昏欲睡之际,又被爱人的呼噜声吵得难以入眠。最糟糕的一次,我住在丽江的民宿,三更半夜被隔壁的“鸡叫”声吵到抓狂。
每当出入公共场所:公交、地铁、高铁、飞机等,我都会不自觉的戴上耳机,其实并不需要什么BGM,只是不想被噪声打扰,我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正如我在户外穿越的时候,是不戴耳机的。如果你住在集体宿舍,无论是睡觉,还是学习,噪声犹如牢笼,让人无法逃离……,噪声令人烦躁,焦虑。
长时间暴露在较高分贝的噪声中,会损伤听力,而且是不可逆的。耳朵的自我防护力为零,在生活中碰到像鞭炮声,喇叭声,雷声等,我们会不自觉的捂住耳朵,在工业和军工领域,通常使用耳罩或耳塞来替代捂住耳朵的双手,效果虽然参差不齐,但是都做不到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效果,声音的原理是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并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物体等传播,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因此,无论是双手捂住耳朵,还是把头蒙在被子里,或是佩戴耳罩,耳帽,只能降低声音,却无法消除近距离正常说话的声音,屏蔽效果取决于外界噪声的大小,可以把人体也看做是声音传播的介质,那些夸大效果的产品不足为信。
传统的耳塞或耳罩,属于劳保用品范畴,更多的是听力防护,而佩戴舒适度,可持续性,外形等都不适合一般生活场景。
我们先说一下泡棉耳塞,使用前需要揉搓变细,再提起耳廓,把泡棉塞入耳道,再按压30秒左右等待其膨胀定型,这个过程听上去太过复杂。我多年前购买过泡棉耳塞给年迈的父母,在老家的时候,他们分房睡,在我家老两口共处一室,呼噜声相互干扰,睡眠质量很差,即便如此,在尝试数次泡棉耳塞之后,也不得不放弃,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两个人抵足而眠,拉开了距离,一个人先睡,问题得以解决。
再说说硅胶耳塞,不管外形如何变化,起作用的始终是与耳道结合的部分,每个人的耳道形状都有差异,同一个人的左右耳在尺寸和形态上也有差异,我比较推荐两层或三层耳帽的耳塞,硬度在30~50°之间,越软越好。硅胶耳塞一般是堵死的,有憋闷感。
EH-01降噪耳环,配有形态各异的耳帽,不同尺寸,让用户自主选择。在耳环导管部分设计了独立的声学腔体,耳道与体外相通,中间用消音棉过滤,在阻挡噪声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平衡耳内外压差,以提高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柔软亲肤的耳环,像一个把手,方便佩戴。EH-01降噪耳环的降噪效果,与瑞典进口的国际品牌的硅胶耳塞类似,在佩戴舒适度及体验感上略胜一筹。
体验记录:
降噪耳环并不神奇,戴上之后,捂着耳朵,蒙着被子能听到的声音,还是能听到,不过大的声音会减小,小的声音会消失,以下是部分用户的真实体验:
1.我有几次半夜刷抖音,懒得拿耳机,于是把声音调到最低,老婆还是被吵醒了,让她戴上耳环试了一下,真的听不到了。
2.前几天父母来家里住,父亲每天早上三四点就会起床,再怎么小心翼翼,老婆都会被吵醒,她戴上耳环睡觉的那天,一直安睡到早上六点二十闹钟响起。
3.我昨天参加ICBE展会论坛,为了看清楚PPT,坐到了前面,音响巨大的声音让我感觉耳膜有些受不了,于是戴上耳环,能听得清楚论坛的分享内容,音响和环境噪音降低了不少,人也感到了轻松。
4.我戴着耳环(软胶未量产)入睡,有两天错过了闹钟,直到被老婆叫醒,以前从未有过。
5.Sam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午睡,听不到窗外的蝉叫声。
6.Rocky在家里的沙发上午睡,两个孩子一直在身边玩耍,却没有被打扰……
最后谈一下入耳式耳机,耳帽有一定的被动降噪效果,部分高端耳机具有ANC主动降噪功能,ANC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麦克风拾取环境音,再通过芯片运算后,最后由扬声器发出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与之相抵,以达到降噪目的。ANC降噪耳机确实有着不错的效果,是公交出行的首选。不过,不太适合长时间佩戴,首先是续航问题,其次,启动主动降噪时会改变耳内外压差,造成失重感,令人不适,类似飞机起飞降落时的感受。入耳式有线耳机或TWS耳机,虽然不算重,但是对耳朵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耳机主体或耳柄的存在,比耳塞更强的异物感制约了长时间佩戴的可能性。耳机更加注重音质,一般采用单层耳帽,分大,中,小三个尺寸,硬度,形状,充电盒存储等硬件条件都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毕竟长时间使用耳机,对听力也有一定的伤害,特别是声音较大的时候。如果习惯戴着耳机听音乐入睡,会导致听力衰减,严重的会失聪。
不论什么材质的耳塞,有异物感都不可避免,只能是与噪声两害相权取其轻,至于戴什么耳塞比较舒服?不戴最舒服!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概念所迷惑,选择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产品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