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伏天怎么算,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农历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4-20 21:45:08

「夏至三庚数头伏」,明日(7月11日)就是自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伏」。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2022年伏天怎么算,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农历(1)

△图/新华社

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一些细心的朋友会发现,2022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而再早一点的年份还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那么,入伏时间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

哪天入伏,是咋定的?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一般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时间上来讲,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湖南连续10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综合湖南省气象局消息,自6月30日以来,湖南已连续10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7月10日)至13日,湖南大部地区仍旧维持晴热高温天气,其中湘西北有阵性降雨发生,13日最高气温可达39℃。

2022年伏天怎么算,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农历(2)

△图/湖南省气象局

实况统计显示,昨天7时至今天7时,湘北出现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张家界、湘西州、常德北部、益阳北部、岳阳局地有大到暴雨,龙山、桑植、沅江3个县市区16站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最大为沅江泗湖山镇双洲站90.7毫米,小时雨强最大为龙山茈岩塘站52.3毫米,出现在昨天12时至13时。最高气温湘西为30~32℃,其他地区为36~38℃,其中61个站超过35℃,最高为东安38.3℃;最低气温湘西、湘北为25~27℃,其他地区为27~29℃。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省内降雨总体偏少。预计今天至13日湘西北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其他地区以晴天为主;14日至15日湘北、湘中有一次阵雨或雷阵雨过程,湘南为多云间晴天;16日湘南有阵雨或雷阵雨,其他地区为多云间晴天。气温方面,平均气温仍偏高。今天至13日,全省大部地区仍持续高温天气,其中13日最高气温达39℃;14日晚至15日白天省内有弱冷空气影响,14日至15日湘北高温基本解除;16日至18日省内高温自北向南有所发展。

气象专家提醒,关注高温影响,做好用电高峰期电力保供工作,户外作业或活动注意防暑降温。同时,及时开展早稻收割晾晒、晚稻移栽和烟叶采摘等工作,灌浆乳熟期早稻需防范高温热害“逼熟”危害。

2022年伏天怎么算,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农历(3)

△湖南省气象局7月9日16时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图/湖南省气象台

安稳度“三伏”,防暑最重要

三伏天首先要注意防暑降温。

尽量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外出,必要外出时带上遮阳伞。如果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眼花、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此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经休息、降温处理,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如果体温一直不降,需尽快去医院救治。

其次,注意饮食调节。

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需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

再次,注意补水。

大汗泄气,容易导致咽干口燥、口苦,也损气,让人出现困乏等状态,因此要注意减少外出和及时补水。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入水分。多进食汤、羹、粥等水分较多的食物。

2022年伏天怎么算,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农历(4)

△图/视觉中国

澄清三伏天养生的5大谣言

每年入伏,都有一些人盲目养生,以下针对常见的几大谣言进行澄清:

谣言1: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

当天气热时,比如三伏天,人出汗是为了更好地散热,皮肤通过出汗来释放热量、调节体温,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汗出得太多,水分流失过多,容易出现脱水甚至中暑。

中医理论中有“汗血同源”一说,是指汗是津液转化而来的,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营养物质),当汗出太过时,其血必虚。因此,微微出汗即可,适时避暑才是正解。

谣言2伏天不能碰冰镇饮料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三伏天不能碰冷饮,事实上,这需要看体质。如果是热性体质,可以适量地喝冰水或凉性饮料;若是虚寒体质,热天应尽量喝温水或凉白开。需要提醒的是,不论什么体质,过分喝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即使天气特别热,喝冷饮也需要小口慢喝。

谣言3:伏天养生应以热制热

三伏天的“以热制热”其实指的是夏季养阳,在阳气最盛的节气里乘胜追击补养阳气,效果最佳。但“以热制热”并不是一味热着,可以把冰镇饮品换成温或常温凉茶,用温水洗澡而不冲凉水澡。

谣言4:随身携带藿香正气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治疗因热天夹杂湿气而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一般用于治疗暑湿感冒,并不适用于预防中暑。想要预防中暑,远离高温环境、主动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才是有效措施。

谣言5:“夏练三伏”适合所有人

夏练三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指在夏季最热之时,通过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耐热性,预防中暑等疾病,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三伏天有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的特点,“夏练三伏”需要有技巧:

时间:三伏天白天长,作息方面可晚睡早起,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相对凉爽时最好;

运动:更推荐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既能强身健体,也不会因过度锻炼而伤害身体。

潇湘晨报综合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