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耕地污染关乎着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制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实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防治行动刻不容缓。
一、耕地污染成因及危害①秸秆还田污染
秸秆还田是提升地力的有效措施,但当秸秆来自于污染区时,会在还田过程中造成污染。此外,当污染秸秆用于畜牧饲料时,秸秆中的重金属会进入动物体内并富集,最终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动物排泄物被作为有机肥施入耕地土壤,造成新一轮的污染循环。
②随意丢弃农膜
农膜作为种植业的保护材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废旧的农用薄膜、使用过的农药包装袋、包装瓶等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与道路两侧,这不仅对农村人居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而且被埋入土壤的残膜无法降解,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农作物生长条件,严重污染耕地,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③肥料超标使用
为追求高产,农民们倾向于超标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不能充分分解,被土壤吸收后很容易进入植物体内,从而污染耕地。
④污水直接排放
耕地周边的城市和工业区污水排放是导致耕地污染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废水排放使得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此外,还有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以及畜禽养殖污水等,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周围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⑤防控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对重金属污染防控高度重视,防控重点主要集中于废水、废渣和废气的排放,但对耕地污染防控力度不足。长期以来,许多农村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及“重使用、轻保护”的耕地利用模式,直接导致耕地资源超负荷运转,从而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等现象凸显,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不重视农田后期管理,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耕地污染防治重要策略①坚持分类治理
开展以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出发点的土壤质量调查,根据土壤特性和生态特性进行种植区划,组织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耕地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对于受污染耕地要全面落实分类管控制度,划定优质农产品适宜种植区、修复治理区、生态脆弱土壤保育区、优质品牌土壤培育区等,坚持分类施策,做到精准防治。
②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通过适当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和减少一部分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培肥土壤,提高作物品质。
③严查污染行为
严厉打击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做好防护,做好风险防控。
④建立责任清单
通过建立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责任清单、下发整改工作提醒函、隐患治理通知书等方式,进一步压实企业、部门、属地政府责任。加强部门信息共享、联合监管执法,强化保障机制,形成土壤污染防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外,完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监测及监督,探索耕地污染防治路径和治理修复的技术,筑牢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防线”。
⑤防范新增耕地污染
对历史新增耕地环境质量开展集中调查,保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和种植食用农产品质量。同时对可能造成耕地污染的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好入口关。按照方案要求、点位数量和图斑分布进行深入调研,切实摸透待调查地块基本情况。督促企业履行法定污染防治责任与义务,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与整改,防范企业新增耕地污染。
总结完善耕地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摸清耕地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强耕地污染防治,织密耕地保护网,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耕地,才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助推绿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