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农历的几月,仲夏暮夏分别是几月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4-21 14:43:22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

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

静味瑶华句,闲思玉柄谭。

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唐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

这首诗可以看到唐朝端午节民间的种种风俗。吃粽子,喝菖蒲酒。粽子的来源应该是古代社会夏天食品保鲜的一种方法,用粽叶菰叶荷叶竹筒包裹的食品,便于夏天农田或者路途携带,防止快速霉变。

而在长期制作过程中,发现并制作了不同的美味。在屈原沉江后,当地人民用祭祀神一样的礼仪祭祀他,将这种食品投放到水里。纪念价值和实用价值让粽子千百年流传,成为端午一个特殊风味的食品。

菖蒲酒现在已经很少人喝,这是用新鲜菖蒲根茎剪碎,混合在酒水中的时令喝法,口味清香,有着解暑的功能。

那么唐朝的端午节在服饰上也有特殊,就是穿五彩的衣裳,胳膊上系着五色的长丝线,这是古代纹身的变种,是用这种艳丽的方式驱离疾病。保佑健康。

所以诗人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寄给你的,寄给你端午的避邪长命丝。

盛大的节日,让人投入生活的细节,快乐,精神的愉悦,对抗夏天的火热。

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农历的几月,仲夏暮夏分别是几月(5)

三,那么炎热的夏天已然来到,光靠精神和祈祷是过不好仲夏的,这就有现实中很多降温消暑的方法。

“霜缣裁製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

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宋朝释智圆《扇》

扇子那是必须的。无从知道最初的扇子是谁做的,但是也实在无需知道。因为折叶扇风,相信原始人都知道。上古用鸟类的羽毛做成扇子,有一半是炫耀,如同印第安的酋长,但不妨碍普通人会利用一切工具寻找风。

我只略略说下,中国上古时代的扇子多半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汉朝之前,贵族用羽毛扇,丝绸和竹子的相爱,变成了如月亮的团扇。唐朝有南方的蒲扇和榈树扇经过道路贸易,出现在北方。宋朝开始有折扇,到了明清,折扇成为夏天的潮流文化。

当然当代,电扇,空调扇就更多了。

“盛夏有风功自远”,说的就是扇子,不管简单还是华丽,那是人们过夏天不可缺的设备,是炎热里可以一手把握的清凉。

消暑自然还有竹林竹屋,但是不可能人人家里都有如盖绿荫,但是竹制品或者席子就是夏天不可或缺的纳凉用具。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朝苏舜钦《夏意》

五月是家家铺夏天席子的时候,有的是用草编成的,有的是用竹条竹丝。清凉透汗。

这首诗写了五月盛夏的家常院落,榴花盛开,而房间里铺着席子,这样就是中午睡觉,也不感觉十分炎热。那石榴花虽然明艳如火,但心情却因为席子的幽凉而沉静下来,别有一种炎热里的清凉。

那么最后就谈到冰块的使用。夏天用冰,在周朝就有,那是贵族的专享。但是到了宋朝,北方的冰块运到南方,进行窖藏,夏天在拿出来卖,成为夏天一道时尚饮食,不输给当下的街卖刨冰制品。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买冰,或者用硝石制冰。

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农历的几月,仲夏暮夏分别是几月(6)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宋 朝 杨万里《稚子弄冰》

来看看杨万里的小孩子是怎么调皮的吧。也不知道杨万里家的冰是买的还是自己做的?总之就被半大不大的孩子看到了,一早上,就扣着盆子,拿出了圆形的冰。

端午节是大量用彩丝彩线的时段,而且此时冰融化很快,所以孩子才能将彩丝穿过去,提着到处跑,这熊孩子真是兴奋,拿着圆形的冰当锣鼓敲,结果,在竹林里,冰块就化掉,像玻璃碎成一地。

好在杨万里也真好性子。只是观察,没有责备。那么这里证明宋朝的卖冰和制冰已经很发达,夏天的冰,不是特别贵重。

这也就是宋朝诗词里的夏天有很多调冰,冰藕的句子,

夏天虽然漫长,但是我们也不用着急,盛夏有火热难捱的阳光和暑期,更有热爱生活的人制造着夏天里现实与心境的清凉。

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农历的几月,仲夏暮夏分别是几月(7)

让我们面对盛夏,迎接它,征服它,让生活火热饱满,又快乐清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情满端午#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