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国历史上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二",因为这天标志着美国迎来了"三年大萧条"时期。其中最突出的情况,农业资本及大农场主将生产过剩的产品倾倒、销毁,甚至代替燃料。这通常是一种危机存在的"风向标"。
这时,执政的胡夫总统还在鼓吹美国东海岸受欧洲影响"经济繁荣",而美国中部乡村则在坚守"乡村价值"。此时诞生的一幅描绘中部乡村人物的绘画作品,被认为与美国自由女神像一样,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来自美国画家——格兰特·伍德,他于1930年创作的《美国哥特式》。
●《美国哥特式》1930年,纤维板油画
格兰特·伍德
收藏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美术学院
伍德是美国艺术地区主义运动成员,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幅作品是对中部保守价值的讽刺。他本人曾否认。
描绘的是手拿干草叉的爱德华州农民和他的女儿呈现严肃和隐忍的姿态,站在一栋哥特式风格的房子前。实际上作品中的模特是伍德的妹妹和他的牙医朋友,作品吸收了欧洲古典绘画,展现出矛盾的结合。灵感来源弗拉芒画派大师扬·凡·克的经典之作《阿尔诺非尼夫妇结婚像》,也体现了"新客观运动"的精神。
画面中两人紧闭双唇,不悲不喜。手握干草叉的农夫呈防御姿势,干草叉被倒立紧握露出尖锐的部分,似乎透着"不欢迎"情绪。他的女儿看起来很古怪,身着老式的印花围裙,衬衣扣得严丝合缝还别着一枚胸针,皱着眉头看着很压抑。
他们身后,很突兀的一幢哥特式尖屋顶房子,二层窗户也是哥特式,一层却是传统美式结构。画面紧凑的构图似乎在暗示乡村生活的"局限性"。这些特点难免让人联想伍德是在讽刺美国大萧条时期中部的"乡村价值"。
今天再就作品来看,或许不是在讽刺而是"全民警示"。"乡村的价值"是什么?这里大概可以称作是"农业的价值",它可能就是我们国家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