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李丹妮
漫画:付业兴
随着即时通信的发展,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有的人因此忽略了个人表达能力的训练,在与人沟通时遇到困难。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8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9.6%的受访者害怕或厌恶当众发言。提升表达能力,64.1%受访者建议积极参加需要进行口头表达的活动。
余欣欣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她认为个人表达能力很重要,“我能比较自信地表达观点,但得在脑海里组织一会儿语言。说话经常出现一些累赘的词,比如‘然后’之类的”。
华东政法大学大四学生王宇婷(化名)很害怕当众演讲,“人多的时候,我说话会紧张,心脏砰砰直跳,会忘自己要说什么。有一次英语演讲,我本来准备得挺好的,之前也练了很多遍,结果上去一开口又卡住了”。
余欣欣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学校播音站当播音员,“这让我得到很多锻炼,最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在话筒前念自己的名字,每次念到自己名字就很小声地快速念过去,现在不怕了”。
调查显示,49.6%的受访者害怕或厌恶当众发言,仅18.5%的受访者喜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堂发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面对面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但互联网空间的表达也有着传统表达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不能说年轻人的表达能力就因此退化。因为媒介本身的发展是遵从“功能弥补”原则的,包括表达功能的释放。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合水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事情也是通过沟通来解决的,不能简单地评价现在的青年表达能力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只能说对表达的要求不同了。过去可能需要更多的面对面沟通,语言的表达就显得比较重要。现在即时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就可以用书面表达,可以运用各种表情包。“当然,现在书面语言表达多,年轻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会稍微受到影响”。
提高表达能力,68.5%的受访者认为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64.1%的受访者建议积极参加需要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演讲或者谈话,我一定提前准备,把可能的情况都预演一遍。如果是平时的思考交流,我会多想想再说,慢点说,用一些手势辅助。”余欣欣说。
黄合水认为,提高语言表达力,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人们多表达,创造一些机会让人们去进行语言的表达。“我们课堂上通常都是老师在说,学生不怎么说,其实不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很多家长会控制小孩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总否定孩子,慢慢孩子就不爱说话了。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应该更开放一点,让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
陈堂发说,表达能力同先天的禀赋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的培养也同样重要。比如从小注意让孩子融入群体,参与社会事务、公益活动,父母通过亲子阅读对话或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复述与归纳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各种演讲演说等。
(社会调查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