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好累,身心疲惫。
时间一长,我们便不愿意在公共社交平台发言了。
豆瓣小组的门槛,为我们阻挡了“圈外人”窥探的目光、莫须有的争议,并有效地区分各偏好用户群体——
当我们能大胆分享生活细节,即便抛出的梗超级无敌冷,也有人附和“对对对!我当时就也因为这个笑了半天”。
我的同事李直人,自从加入某观影类小组后,沉迷刷贴无法自拔,跟几个组员“面基”后一拍即合,并相约往后每个月都聚一次。
这种听起来颇有年代感的社交状态,或许才是最纯粹、最舒服的。
豆瓣小组,不是一个“争论”的地方,而是一个“讨论和交朋友”的地方。/图虫创意
结识志同道合的人、寻找到畅所欲言的空间、肆意地宣泄情绪……这样完全放松、不用上升到价值层面的时刻,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这些无稽的深井冰豆瓣小组,正是提供了一种千金难换的乐趣。
早前有媒体表示豆瓣变质了,“它不再是文艺青年的后花园”。
这句话说得挺对的,因为它成为了所有网络用户的精神后花园。
如果你仍要质疑豆瓣小组的意义,我会这样反驳:
“不是付出了才算有意义,为自己讨回一点儿开心,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