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北京前门大街的故宫文创店内,“何以中秋”“月满琼楼”两款文创月饼已被单独摆上货柜。其精巧的浮窗画影、独特的百宝盒设计、繁密的镂空纹样频频惹得消费者驻足选购。
文创月饼外,记者注意到今年中秋,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机构还推出了多种工艺品、餐具、装饰品、服饰等文创礼物,一些品类还热卖到断货。中秋节,正成为文创消费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文化符号
中秋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向往团圆美好的中国古人在许多文物、典籍中留下与中秋相关的文化符号。这也为文创产品的创作提供了不竭创作源泉。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花好月圆茶具套装为例,其设计元素取自国博馆藏的一件唐代“大吉”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镜背的月宫场景中,身着紧身裙衫、披帛飘舞的嫦娥仙子腾空而起。让人会心的是,她左手托一果盘,右手高举“大吉”二字铭牌,朴素又直白地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铜镜中,捣药的玉兔、跳跃的蟾蜍、折下的桂树叶等形象,也被一并融入茶杯、茶宠设计,中秋古韵盎然。
设计元素取自国博文物。
国家图书馆今年推出“秋夕月礼”和“月过山海”两款中秋香薰礼盒,形象设计取自不同的馆藏典籍。桂树形象来自清人《红楼梦赋》中“中秋夜品笛桂花阴赋”插图。“月过山海”书影屏风由《山海经》经典书影二次创作设计,与《山海经》中月母常羲为12个月亮洗澡的故事遥相呼应。
首都博物馆今年推出的“月见中轴”月饼礼盒,以永定门、天坛、正阳门、太和殿、景德街牌楼、鼓楼等六座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为设计蓝本。如果把礼盒沿中轴线左右拉开,象征“东方理想都城秩序杰作”的北京中轴线就仿佛在眼前徐徐铺开。
节礼刚需
业内人士表示,文创产品的高附加值,让它难以成为人民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但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消费者为亲朋好友选购礼物时,兼顾实用性与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却成为表达心意的绝佳选项。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中国人均年礼品花销达2340.4元。
对企业来说,传统佳节与许多中式文化符号天然契合,已成为文创产品重要的销售窗口。文创产品节礼化,是越来越多企业的设计思路。
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朝透露,今年以来,国家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典籍内涵,以“礼出东方”为主题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传统礼仪文化有“籍”可寻。具体而言,国图文创将礼物分为三类:有人生节点类如诞生礼(三朝、满月、百岁、周岁)、成人礼、婚礼、寿礼;有时间节点类如春节礼、端午礼、中秋礼;有传统礼仪类如酒礼、茶礼。
进军节礼市场,让文创产品从“可买可不买”的小众消费品变为刚需。
桂树形象来自《红楼梦赋》。
市场认可
近年来,文创节日礼物正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认可。
随着中国消费者精神需求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未来文创产品需求将持续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于体验式、个性化和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一份艾媒产业升级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文创与礼物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超七成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行业发展前景表示看好,且未来会继续购买文创产品。多达31.02%的中国文创产品消费者每月购买一次,23.69%消费者2-3个月购买一次。文创产品总体消费处于中等水平区间,32.3%消费者可接受的单价为51-100元。
报告同时指出,部分文创产品存在缺少实用性、溢价严重、缺乏创新等问题。很多文创品采用传统设计思路,同质化的设计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建议,文化文物单位要严选合作对象,努力确保文创产品的高品质。只有将审美、功能、内涵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预期的文创产品。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文创月饼被单独摆上货柜。肖彤 摄 图片来源:资料图
来源:作者: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