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的由来,热河是今天哪里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03 05:21:37

承德滦平与北京密云交界处的金山岭长城。图源.Pexels

元朝退回大漠变为北元,热河所在长城沿边地区瞬间成为明蒙交锋前线。明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北伐将热河地区纳入掌控,进明军可以从京师出发经热河深入大漠,打击蒙古,退热河为边防提供了足够的战略防御纵深,有效抵御蒙古。正是如此,明前期能够有效打击遏制蒙古各部,但到了明中期后北边防线收缩,热河重新成为蒙古的游牧地。鞑靼、瓦剌都能直接对九边重镇发猛烈进攻,掳掠边民。更有甚者,也先就曾从热河地区突破边镇防线,掳掠京师周边,逼明廷达成贡市,酿成“庚戌之变”。后金在降服蒙古各部后,不能稳固了侧翼,更是从热河地区绕道突破蓟州镇*扰京师。

热河的由来,热河是今天哪里(5)

丰宁京北第一草原。图源.Pexels

盟旗制度,清廷的北疆藩篱

明末清初,随着林丹汗兵败远遁青海,内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政权。为了加强对归附蒙古各部的控制和管理,清朝统治者推行了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羁縻政策,即盟旗制度。热河地区归顺于清朝的蒙古部族,分别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土默特、喀喇沁等 10 部。在崇德至顺治年间,清廷开始在蒙古各部推行盟旗制度,陆续将10部划分为16旗,北面9 部 11旗会盟于昭乌达(康熙三年归顺的喀尔喀旗加入)称作昭乌达盟;南面 2 部5 旗(康熙四十四年又增设喀喇沁中旗)会盟于卓索图,称作卓索图盟。

热河的由来,热河是今天哪里(6)

郎世宁、王致诚等作《万树园赐宴图》,描绘乾隆帝于避暑山庄万树园宴请杜尔伯特部首领的场面。

盟旗制度是清廷以蒙古诸部原来的鄂托克、艾马克等社会组织为基础,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地区建立的一种新的分而治之政策。将蒙古的社会政治架构从传统的以血缘为纽带、具有从属关系的大小部落改造成了地位平等、互不统领、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单元。将每个蒙古部族划分为大小不同的旗,为每个旗划定界线、确定范围,而旗的最高行政长官则由中央直接任命,向中央负责,不再是以往的部落内部世袭或者是推举。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蒙古的贵族成为了朝廷命官不再是单纯的部落首领,另一方面原本习惯于逐水草而居游牧的蒙古部族被限定在固定范围进行放牧

尽管盟旗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蒙古的牧业经济,但这样集中固定管理的政策体制,让牧民从不稳定生活变为了如同农耕地区一般稳定的生活。这也可以看到盟旗制度有着内地郡县制度的影子,只不过是针对蒙古的因地制宜。

热河的由来,热河是今天哪里(7)

内蒙古今天部分地区还保留着盟旗。图源.Pexels

当然啦,这并不代表着蒙疆就彻底安稳。蒙古诸部不过是忌惮于清廷强大的武力,而不得不选择归顺臣服。在噶尔丹时期就发生过有蒙古部族串联噶尔丹的事情。因而在盟旗制度下,清廷与蒙古诸部本质上还是宗藩关系。

如果说蒙古是清廷防御边疆的利器,那么热河就是清廷控制蒙古的锁链,只要这条锁链在,清廷就能驱使蒙古为其藩篱屏障,保住自己的老家。

热河都统,热河的汉化历程

为了镇住蒙古,康熙都会不定期开展北巡。除了去打猎巡游以外,康熙还召见蒙古各盟旗的王公贵族,商讨蒙古事务。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第二次北巡时,热河地区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堵向皇帝献上草场牧地。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康熙十分喜欢,正好皇家也缺一块用于围猎巡狩、习武强身的地方,因此康熙接纳后将其改建为了著名的木兰围场。

热河的由来,热河是今天哪里(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