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为什么叫新地,新发地讲解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03 09:00:53

新发地为什么叫新地,新发地讲解(1)

这几天,因为疫情的再次造访,北京最大的农贸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大家都知道,作为国家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近年来大力整顿市场、地摊、夜市、穿墙打洞等管理较为困难的经营模式,那么作为人流较为复杂的集聚地,除了像三源里菜市场这种特色菜市场外(主要服务于歪国人,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吃货到北京必打卡的地点之一),菜市场在北京已经非常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档次的超市、菜站,这些蔬果供货商遍布大街小巷,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

物以稀为贵。对北京来说菜市场已经稀缺到能成为一个特色游览点了!因为在整顿过程中,很多菜市场都被拆了。

今天这篇文章,小饭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京菜市场的变迁史。

上世纪80年代后,北京市城近郊区先后开放了41个农贸市场,主要售卖粗粮、牛羊肉类、烟草、蔬果、家具、日杂用品等,对于当时主要以供销社和国营商业为主的北京来说,这无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一时成为人们最热衷于购买食品的地方。

如今,这41个农贸市场几乎都消失了。

新发地为什么叫新地,新发地讲解(2)

小饭从海量资料中找到的北京日报出版社的《北京指南》,其中记载的“北京的农贸市场”

菜市场的温度

一捆捆大蒜静静地堆在某一个角落、案板上摊开精细分类的猪肉、鱼儿在水产缸里游来游去、鸡鸭在笼子里拍打着翅膀……菜市场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有着特别的温度。不同于西方一些国家的模块式管理,很久以来,菜市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们进行交易最主要的场所,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

与在超市购物不一样的是,买菜的人可与老板拉拉家常、**价,混熟了甚至会有如下对话

“小饭,猪腰子明天给我留一副。”

“得嘞!”

但对于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来说,这样的温度是否能战胜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日渐加速的生活节奏?在安全管理、市貌整顿、功能分区等一系列要求下,城市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菜市场势必会屈服于多元利益主体的视角。

于是,拆吧!鱼龙混杂的菜市场渐渐在北京这座大型城市中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型超市和菜站节节攀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

当然,对于这种变化,北京市民持什么态度呢?在小饭不完全、不专业、不广泛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年轻人对菜市场的脏乱差现象表现出难以接受的态度,而在一部分年纪稍大的长辈看来,菜市场与厨房几乎是连在一起的,只有在菜市场吵杂的*价声中,才能感受到市井生活的乐趣。

看,在时代的浪潮里,“前浪”与“后浪”在思想上,终究产生了一些微妙的不同。

北京菜市场变迁史(以东单菜市场为主)

清末民初,北京城里还没有菜市场,居住在胡同里的小商小贩挑着扁担、推着木板车为民众提供了蔬菜水果。但这种方式较为零散,提供的货源品种有限,商品价格差距大、品质良莠不齐,没法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商贩们集中起来,凑到一起售卖自家所产农产品成为最早的菜市场形式。形成于1902年的东单菜市场因其位置正好处于各国使馆附近,在1917年被当时的法国商人看中,于是将一个个棚子改建成一个集中管理的菜市场,并命名为“East Market”(东市场)。

新发地为什么叫新地,新发地讲解(3)

1910年代的东单菜市场外景。资料图

1938年起,抗战第二年,日本人在占领了北京后,接手管理东单菜市场,并对菜市场进行了整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人退出东单菜市场。

之后,在百废待兴的惨淡中,东单菜市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并逐渐成为了北京市民最爱去的、最有影响力的菜市场,热闹、繁荣,成了老北京人对东单菜市场的记忆。这个时候的东单菜市场的供应可以说非常全面,除了北方的大白菜、葱等,还有南方的新鲜竹笋等,更有渤海的黄花鱼等水产,甚至还有洋葱、甘蓝等国内少有种植的外来蔬菜,可以说国内的主要食材无所不有。在1954年第3期的《人民画报》上有过一段这样的话:

“东单菜市从朝至晚都拥挤着买主。天还没亮,就运来了成车成车的货物。接着,主顾们陆续地来了,整个菜市场就开始了活跃的一天……走进市场,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啊!从东边便门进去,右手一溜全是猪肉摊。拐过弯,朝西一溜全是牛羊肉摊……一走到蔬菜摊,尽管是冬季,也会觉得这里仍然是春天或秋天。韭黄、白菜、生菜等等,全像花朵一般美丽……”

新发地为什么叫新地,新发地讲解(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