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这个词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国人的嘴里,成为一种现象,还在持续不间断的被拿出来探讨,甚至很多人似乎找到了自己不顺利或者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原生家庭害得。
它看似一种社会变革的新发现,实际上却在想从内部瓦解我们的伦理道德以及亲情关系,甚至故意让亲人之间充满着对抗、矛盾以及仇恨,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用一些故作高深的“伪命题”,来摧毁我们的传统人文情怀,让中国式家庭变成令人唾弃的存在,以此来击溃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一种把父母长辈妖魔化的行为,居然能得到一群人的赞同和附和,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难道不应该让我们警惕?难道国人几千年形成的家庭观念,因为一些所谓外来文明,故弄玄虚的心理学,就彻底土崩瓦解了?
我们传统的孝道文化、相夫教子、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睦邻亲友等这些国人传承千年的朴素情感,怎么就变得可笑而被蔑视?怎么就成为你人生的阴影,成长和发展桎梏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人怎么解释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有人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年独立的依靠与港湾,正是一生性格与习惯养成的地方,虽不可完全决定命运,但至少可以影响命运。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不否认有一定道理和作用。
但是他们上升到普通人认知问题,归罪于原生家庭父母的平凡就过错,因为他们不是人上人,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所谓的格局,于是他们就说,这样的原生家庭就会形成像是深扎泥土的树根,盘综错节纠缠不清,最终泥潭深陷,要想脱离,需要付出他人难以想象的力气。好像一切原生家庭天生就有原罪。
这种恶毒的比喻,真是*人诛心,祸害不浅,试想有几个孩子在未结婚建立新家庭之前,不是原生家庭,又有多少人不能独立曾经又或者依然需要相互照顾,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的习惯和规矩,这种习惯和规矩当然有父辈的影响,也有社会的影响,还人们在不断交集磨合中的改变或者妥协。
把跟父母在一起当成一种罪恶,本来就是胡说八道,自己不去改变自己的态度,优化自己的人生,反而怨天尤人,恨父痛母,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有一句经典语录: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才是对所谓不幸家庭最好的诠释,这跟原生家庭有什么关系?
每一个不幸家庭所遇到不幸的原因都不一样,如果你想逃离,你可以找一千个理由逃避你自己的责任,但是你想改变,那就需要有勇气和家人一起去调整,而不是听信那些邪恶的谎言,认为脱离原生家庭就能变好,更不应视原生家庭的父母就是恶魔。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部分为人父母的人的确德行败坏,极不称职。但是大多数的父母是愿意为孩子付出。只是付出的方式上各有不同,而孩子的理解各有不同,再加上自己遭遇的社会环境是给予正确还是不良的引导,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幸总是怪罪在其他方面的时候,他大约也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当一个人把自己问题彻底归结于父母的时候,那就是人伦丧失的开始。我们不道德绑架任何人,但是你要说中国父母是孩子的祸害,那真是最恶毒的诅咒和污蔑。
这种方式,将自身的不足转移成对至亲的憎恨,继而对社会充满敌意,这样的鼓吹原生家庭的各种诟病,是真的在救赎大众的心灵,还是在蛊惑人心唯恐天下不乱,人伦不灭呢?各位自己好好想想吧。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应该拿原生家庭来说事,更不要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阴谋得逞,我们现在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个能力,请首先从培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人伦道德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