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亩产利润,西兰花亩产值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09 14:23:34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如东栟茶镇兴灶村靠近海边,地势高低不平、多盐碱地,不利于传统种植业的发展,过去,农田产出量较低,不少土地都成了荒地。近年来,村干部一班人积极探索富民新路子,从2013年开始,村里筹集资金对部分荒地进行平整,同时实施土地流转,逐步发展起南美白对虾规范化养殖、出口蔬菜培育、规模化种植三大富民产业。如今,盐碱地变良田,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村民的日子也富裕起来。

“单份”变“双份”,村民收入涨了

这几天,适逢“金手指”的收获季,秦志斌种植的这种西葫芦和常见的绿色品种不同,有着黄澄澄的外皮。田间人头攒动,不少附近的村民在秦志斌承包的地里打工,村里2组的潘秀平就是其中之一。 “家里一共7亩地,以前都是靠种地养活一家子,又苦又累不说,还赚不了多少钱。2015年田地租出去了,我和丈夫就出来打工,现在全家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潘秀平一家,不仅靠着土地流转和打工获得了双份收入,还在村口开了一间杂货店。潘秀平算了一笔账,农忙时节,她在种植大户的承包田里打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丈夫姜芝华在附近养殖户的虾塘里帮着捕捞虾苗,月收入是潘秀平的两倍,加上杂货店的收入和土地流转费,年收入至少能达到十多万元。

西兰花亩产利润,西兰花亩产值(1)

在兴灶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天150元左右,肯定是没有种田辛苦了,种田起早带晚的,现在轻松多了。”25组村民陆桂兰常年在村里一家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的虾棚里打工,给虾苗喂饲料的工作省力又挣钱。和潘秀平一样,陆桂兰家的9亩地也早就包给了浙江老板,不同的是,陆桂兰的丈夫在南通一家建筑公司做钢筋工,收入是在村里打零工的双倍。 农户的身份从“地主”变成了“工人”,收入也从“单份”变成了“双份”。兴灶村党总支*罗周洲介绍,全村村民总数约2000多人,南北白对虾规范化养殖、出口蔬菜培育、规模化种植三大产业就能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300多人,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此外,村里还鼓励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在外打工人数超过800人,占全村富余劳动力的80%。

“分散”变“规模”,土地效益增了

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流转。 农忙时节,潘秀平就在村里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打工,老板秦志斌是金凤村人,在老家有1000多亩西兰花种植基地。“这里土地连片,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另外交通便利,周边的劳动力也充足。”去年4月,他在兴灶村流转了760亩地,轮番种植西葫芦、小松菜、西兰花等出口蔬菜。

西兰花亩产利润,西兰花亩产值(2)

兴灶村的土地流转,开始于2013年。地处海边的小村庄,原本是地广人稀的垦区,但土地却有着平整、连片的优势。“种地如果不是规模种植,只能糊口不能富民,要想富民除了种地之外,必须要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在罗周洲看来,依托这样的先天条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既能帮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富民增收,又能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效益。 “在厂里上班,还要想着地里的庄稼。种粮食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地又不能撂荒。”事实上,有着和潘秀平同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加快土地流转,是村里大多人的心愿和呼声。推进土地流转,不仅要农民愿意,还要有经营主体,兴灶村一方面鼓励本地种田大户租赁农户土地,另一方面全力引进与村里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同时与家庭农场、种养基地、专业合作社建设相结合,打造规模经营亮点,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目前,兴灶村土地流转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每家每户全流转,全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近5000亩,流转率超过90%。村里逐步形成南美白对虾规范化养殖、出口蔬菜培育、规模化种植三大产业,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出口蔬菜培育基地近800亩,规模化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亩产效益的稳步提升,给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红利。“土地流转费平均每亩1100元,比周边村普遍高30%以上,去年村营收入也突破了170万元。”罗周洲说。

“点”变“产业链”,发展前景好了

土地流转后的兴灶村,主体产业的特色愈发明显。 去年6月,落户兴灶村的正大水产(南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三个月前,公司已经和村两委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公司目前年产虾饲料10万吨,配合1万吨的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项目,实现成品虾回收3万吨,占整个如东市场成品虾回收量的40%。”正大水产(南通)有限公司片区销售经理刘剑介绍说,为了拓展深加工领域,企业与村里的养殖户在苗种、饵料、动保、服务、成品虾回收方面进一步合作,形成了“五统一”的全产业链养殖模式。

“以前,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苗种上,南美白对虾的苗种非常不可控,是养殖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来源。”兴灶村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孙杲在苗种的选择上吃过亏,2016年采用正大公司的苗种后,虾的产量不断提升。去年的深度合作开始后,更是为养殖户提供全程跟踪指导,建立起南美白对虾从苗种走向餐桌的整条产业链。他坦言:“养殖风险更加可控,上半年,500张棚的效益接近900万元。公司统购后加工成正大食品销售,经济效益更好。” 目前,正大水产和兴灶村40多名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进行深度合作,占全村养殖户的80%,共计1600多张大棚,回收的成品虾约占企业总产量的30%,全产业链模式让养殖大棚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虾农无忧之外,秦志斌基地里的蔬菜也走俏海外,这一季的“金手指”西葫芦每吨能卖到1400元,比普通的青色西葫芦贵上不少。“西葫芦采收结束后,接下来地里会轮番种植小松菜和西兰花,利润比西葫芦更高。”秦志斌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基地里70%都是订单农业,主要卖给东海冷冻食品、江苏银树食品两家公司。去年产值在20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能达到250万元。”

西兰花亩产利润,西兰花亩产值(3)

以规范化、规模化、机械化为发展方向,兴灶村正在推进包括粮食、蔬菜、水产品等在内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更多农业产业基地。“我们正在建设村里的南美白对虾产业交易服务中心,从虾苗投入、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养殖服务、成品出售等方面,打造一条全产业链,包括养殖户的金融借贷、融资需求,我们都会综合考虑并提供服务。”罗周洲介绍,项目预计在9月底初步完成主体建筑施工,12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通讯员 周雨霁 贾兆亮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